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重庆四川等地幸免 感谢秦岭阻挡风沙

2023-04-12 17:19分类: 重庆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4月9日开始的沙尘天气过程,达到沙尘暴级别,这也是今年第二次沙尘暴以上强度的沙尘天气过程。今年以来,我国已出现8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

  4月11日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至12日20时,新疆东部和南疆盆地、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东部、青海柴达木盆地、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黑龙江南部、吉林、辽宁、山东、河南、安徽中北部、江苏、上海、湖北中东部等19省份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预计未来一周,北方地区多大风沙尘天气。

  连日来,沙尘侵袭华北、东北多个城市,甚至南方地区的上海、江苏南京、湖北武汉等城市也被沙尘天气笼罩。相较而言,秦岭以南地区的四川、重庆等地几乎没有沙尘,引得网友纷纷感谢秦岭,“秦岭山脉已阻挡本次沙尘”“感谢秦岭为我们遮风挡土”……

  此次沙尘来自哪儿?为什么三北防护林不能抵御沙尘?秦岭如何挡住风沙?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桂海林、北京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明英。

  沙尘天气的形成需满足3个主要条件:持久强劲的大风、沙尘源和低层大气不稳定。

  进入3月以来,沙尘天气增多,本次沙尘天气的沙子依然来自蒙古国的戈壁与沙漠。内蒙、新疆、西北,包括黄土高原等有丰富的沙源地,提供了大量的沙和尘,气候条件合适就会扬起大量风沙。春季出现蒙古低压,低压形成后,把北边冷空气吸引下来,产生大风,把低空的沙尘吹到高空,通过气流输送到比较远的地方。

  沙尘自西北向东南,从蒙古到我国,正好经过三北防护林,为何三北防护林无法抵御沙尘?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从1979年开启,预计到2050年完成,历时70余年,如今累计完成造林面积超过3000万公顷。三北防护林的作用是固定地面,保护土壤,目前已经取得卓越成效,但此次沙尘主要来自蒙古国南部戈壁滩,顺着高层的北风下来,高度可达千米以上,防护林的胡杨和梭梭树无法阻挡。

  4月11日上午8时许,网友小袁在陕西西安市秦岭拍下了绝好的天气景象:蓝天和青山。在秦岭的阻挡下,南下的沙尘被挡住了,重庆、四川、陕西西安等地没有出现沙尘天气。不少网友在感谢秦岭挡沙尘的同时也疑惑,秦岭是如何挡住风沙的?专家解读,主要有两个因素阻挡了南下的沙尘,一是改变气流,二是山体阻挡。

  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受蒙古气旋及后部冷空气影响,4月9日以来,新疆南部及东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甘肃中西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北部、河南北部、吉林中部、辽宁中北部等地先后出现沙尘天气。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局地最大阵风达10~12级。

  4月13日至16日,西北地区和华北等地仍多沙尘天气,其中13日夜间至14日,沙尘天气将可能再次影响到京津冀等地。

  答:此次沙尘天气过程也是今年影响我国的第2次沙尘暴过程,整体强度弱于3月19日至24日的强沙尘暴过程。中央气象台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受到沙尘天气过程影响,北方多地的PM10峰值浓度超过2000微克/立方米。随着冷空气的东移南下,沙尘天气将继续向南推进。环境监测显示,沙尘前锋已到达江苏皖北部地区,PM10浓度大值区整体向南部扩散,PM10值浓度普遍超过500微克/立方米。

  未来一周,北方多大风沙尘天气。华北、黄淮和东北等地要关注低能见度对交通出行的影响,做好交通安全疏导和管理,同时要关注高浓度沙尘颗粒物给人体呼吸系统带来的健康风险。

  另外,受天气条件影响,内蒙古东部、河北北部、北京北部、黑龙江中部、吉林中部、辽宁北部等地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较高,建议各地强化野外火源管理,做好火灾风险隐患点的排查整治。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全年超过7成的沙尘天气出现在春季(3月至5月),其中最频繁发生的月份是4月,其次为3月和5月。近期出现沙尘天气属于正常现象,沙尘天气的成因主要在于动力因素与下垫面因素。

  动力方面,春季天气渐暖,冷暖空气活动频繁且对峙剧烈,造成北方多大风天气,有利于沙尘的起沙及向下游地区输送。

  下垫面方面,春季升温后,地表解冻,地表疏松的浮土容易被大风卷扬到空中。此次沙尘天气过程起源于蒙古国与我国内蒙古中西部,蒙古国南部的沙尘在途经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时,沿途沙尘得到补充,强度逐渐会进一步增强。

  “2000年以来,我国大范围的沙尘暴,沙尘次数呈现降低或者减少的趋势。”桂海林介绍,从近年来看,有部分年段沙尘次数是比常年同期略偏高,但实际上沙尘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系,比如地表的植被、积雪、气温、降水,以及天气系统的强度,所以天气系统每年可能都会有一些变化。从目前这个情况来看,并不意味着我国沙尘进入了新的活跃周期。

  关于未来沙尘天气是否会成为常态,桂海林表示,实际上在每年的3月—5月都是我国沙尘天气的高发季节,这与北方的地表条件以及天气系统的气雾态有密切的联系,这种季节出现沙尘天气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荒漠化防治不是一蹴而就,未来仍需要加强植被修复,减轻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和沙尘暴危害,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治理沙尘暴危害这一全球性问题。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预览】《上海城市规划》2023年第1期

下一篇:全国知名文化学者沙磁文化行近距离感受红岩精神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