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故渝中》新书首发参考史料按公斤计算多元展现母城人文历史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作为重庆母城,渝中区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等厚重底蕴,造就了其独特的人文气质。今(23)日,一部反映渝中人文历史的的通览类读本——《寻故渝中》正式出版发行。
记者了解到,该书由渝中区委宣传部牵头编撰、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主任委员何智亚主编,全书分成山水天成、史志掠影、半岛展颜、老城新潮、巷陌逸闻、人物撷萃六个部分,从自然山水、历史地理、人文简史、城市建设、杰出人物等方面,介绍了重庆母城的多元文化元素,以传承城市文脉,讲好重庆故事。
据介绍,全书引用文献400余处,将散落在图书馆的民国图书杂志、档案馆的文献资料、海内外的历史舆图、设计院的手绘图纸、藏家手中的明信片、邮票,一一梳理研究,摘录呈现。
执行主编张真飞介绍,从初步计划到最终成书,用时近两年,仅仅提纲,就改了8稿。“为了书中的文献更考究,我们团队中有4人专门负责翻译文字,从古汉语到英语,到白话文。”张真飞说,还有工作人员专门负责修图。“仅仅一张图,就修复了6个月。从当初模糊不清的1米图到如今清晰的6米缩略图出现在书上,中间凝聚着许多工作人员的苦工。信息提取很庞杂,这都是要一步一步走的‘笨功夫’。”
主编何智亚也表示,书籍参考的史料是按公斤为单位来计算的。“在此之前,写渝中母城的书籍并不少见。但正因团队重新梳理了很多资料,许多新亮点也因此呈现在书中。”何智亚告诉记者,城市是一个空间生长的过程,像母城的市政、交通、水利设施的发展变化在书上都有新内容的体现。也正是利用“显微镜”来解剖母城,每一个地名、每一条街道、每一位寓居者的记录才被尽可能贴近,更多有意义的内涵和信息才会被搜寻到。
“这本书生动地展现了浓郁的重庆地域特色和社会百像,是一部了解重庆母城文化的重要书籍,也将成为渝中对外宣传的又一重要载体。”渝中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焕伦谈到,未来渝中区将进一步挖掘好区内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入渝中大街小巷,让更多人能近距离感受渝中独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