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云南文旅这十年|云南文化和旅游发展稳中有进持续繁荣

2023-04-13 15:03分类: 云南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8月25日上午,“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云南文化和旅游专场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这十年,是以习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云南文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云南文化和旅游发展稳中有进,持续繁荣发展。

  始终牢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完成111项改革任务,在全国率先出台《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短板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县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完成率100%;

  始终牢记“云南旅游资源丰富,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指示,把云南文化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万亿级支柱产业来打造,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打造“一部手机游云南”并成为全国智慧旅游标杆,全省旅游总收入2019年迈上了万亿元台阶,“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始终牢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根本要求,聚焦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出台云南省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6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0个,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文旅融合示范点,旅游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文化品质持续提升;

  始终牢记“要加强同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工作,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承办了5届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系列展会,组织举办“七彩云南·文化周边行”、澜湄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创作并支持《十面埋伏》《吴哥的微笑》等演艺节目赴海外演出,不断拓展文化旅游对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始终牢记“要继续依法整治‘不合理低价’、强迫购物等市场乱象,守护好云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殷殷嘱托,深入推进“旅游革命”,出台史上最严22条措施和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打造“30天无理由退货”诚信品牌,开展旅游市场整治“铁拳行动”,打好旅游市场监管主动仗,做好涉旅舆情引导和处置,不断擦亮云南旅游“金字招牌”。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发展,立足省情、顺应时势,将文化旅游业发展纳入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重要部署,与时俱进制定若干重要政策措施。

  2016年印发《云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

  2022年制定《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出台落实《关于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文旅产业体系逐步健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业态更加丰富,数字文旅产业快速发展,“云看展”、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加速崛起,大众旅游、智慧旅游持续发展,自驾游、露营旅游、康养旅游等引领休闲度假新潮流。

  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98.9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692.16亿元,体量增长2.32倍。

  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建水紫陶、鹤庆银器、个旧锡器、剑川木雕、开远根雕等具有浓郁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年产值均在10亿元以上。

  旅游主要指标实现较快增长,旅游总人次从2012年的2.01亿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8.07亿人次,年均增长22.0%;旅游业总收入从2012年的1703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1035亿元,年均增长30.6%;旅游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655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778亿元,年均增长15.3%,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6.4%提高到7.7%。

  云南统筹精准疫情防控和文旅业恢复发展,严格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在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和行业安全底线的同时,努力助企纾困出实招,推动文旅行业提振信心、企稳向好。

  今年年初以来,共为涉旅行业减税降费15亿元,100%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2.4亿元,发放促旅消费券1.55亿元,补助文旅企业新增流动资金贷款贴息2896万元,奖补100家旅行社、20家旅游演艺企业纾困稳岗资金5550万元,指导71家A级景区减免门票,争取到地方政府专项债12.44亿元支持文旅产业恢复发展,旅游市场信心大幅提振、旅游复苏步伐加快。

  今年1—7月,全省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537亿元,同比增长54.6%。接待游客4.3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56.8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3.2%和80.0%。7月单月实现历史以来最高最快增长,接待游客992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3%、54.1%,恢复到2019年的138.6%、119.6%,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一度保持单日运送旅客量全国第一,“一半的中国人在云南”一度刷屏。

  持续策划做好“35102”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储备50个百亿级、100个50亿级、150个20亿级、300个10亿级文旅项目,打造“16个10”的世界级文旅产品,努力成为引领全国旅游发展创新的一面旗帜。力争到2025年接待游客突破10亿人次以上、实现文旅总收入2.2万亿元以上,文旅产业增加值超过3500亿元、占GDP比重突破10%。

  这十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云南文旅守正创新、融合发展的十年

  深入实施“文化润滇”,更加自觉地用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一是艺术精品创作翻开新篇章。新创原创100余台大型舞台艺术作品,175个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8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线个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花灯剧《山茶花红》、滇剧《回家》等入选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话剧《搬家》获第十四届文华剧目奖,舞剧《幸福花山》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剧目奖。46个乡镇入选“中国文化艺术之乡”,命名26个省级“文化艺术之乡”。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51个、文化馆149个、博物馆149个、美术馆9个、乡镇文化站145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4652个。公共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中心)、博物馆全部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戏曲进乡村”、“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艺演出等成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连续12年开展“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活动。配合省人大制定《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

  三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取得新进展。完成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全省不可移动文物由5300处增加到1470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0项(居全国第12位)。有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116处,中国传统村落708个(居全国第2位)。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7项、代表性传承人125人,“傣族剪纸”和“藏族史诗《格萨尔》”2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4个传统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创建85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命名28个云南省非遗保护传承基地。

  四是文旅融合步伐加快。推出10条非遗、22条历史文化、6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彩云之南·红色热土”“傈僳山寨换新颜”2条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编制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保护规划》并启动建设。扎西会议会址周边文物保护提升、禄劝段红色遗址保护展示、寻甸段柯渡教育基地建设等10个项目进入国家“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打造40多台精品旅游演艺,成功举办46项国际性文旅活动、100多项体育旅游赛事,实现了“文化、艺术、体育+旅游”的互促互融。

  这十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云南文旅凸显优势、赋能发力的十年

  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一是生态资源优势较好转化为旅游品牌优势。红河哈尼梯田2013年申遗成功并入选“中国十大魅力湿地”,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我国2022年世界遗产唯一申报项目,现正在平稳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丽江古城、红河哈尼梯田)、世界自然遗产3项(三江并流、石林喀斯特地貌、澄江化石地)。

  新增5A级旅游景区4个、总数达到9个,新增4A级旅游景区85个、总数达到129个;

  成功创建5个国家级、21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4个国家级、2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4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成功创建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15个、旅游强县20个、旅游名镇101个、旅游名村213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广泛、业态丰富、选择多元,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二是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新动能。实施“123518精准旅游扶贫工程”,着力推进文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动乡村旅游打造优质产品、提高服务质量,许多贫困乡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变成了美丽乡村、幸福乡村。

  实施文化旅游扶贫项目5700多个,完成乡村文化旅游投资1032.4亿元,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9个、示范乡镇25个、示范村76个,建成贡山、福贡、泸水3个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从2012年的0.56亿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3.22亿人次、年均增长21.35%,乡村旅游总收入从2012年的263.80亿元增加2021年的1793.98亿元、年均增长23.74%,文化旅游累计带动80.85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占全省脱贫人口的12.2%。

  今年以来,实施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召开了全省乡村旅游助推农民增收工作现场会,将申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30个“云南最美乡愁旅游地”、2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让乡村旅游更好赋能乡村振兴。

  7月1日,游客乘坐建水米轨小火车来到乡会桥站游览(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这十年,是大力加强文化和旅游系统自身建设,云南文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十年

  紧紧围绕文化和旅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创新人才机制为动力,以提升素质能力为核心,以完善人才管理评价体系为重点,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目的,以大规模开展教育培训为抓手,深入推动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文艺领军人才,2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人获文华个人单项奖,培养了以杨丽萍、冯咏梅、陈亚萍、朱福等为代表的一批在全国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艺名家。

  启动组建12个领域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智力支持。开展全省艺术、文物博物、图书资料和群众文化等系列职称评审。加强行业从业人员培养,在全省开展了37个工种2.4万人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连续10年实施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专项,为云南省110个“三区”县选派文化工作者8904名,为基层培养文化人才1835名,实施人才服务短期项目14.9万个,开展服务2.3万人次。实施文旅机构改革,组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文旅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完成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组建综合执法监督局,统一行使文化、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等6个领域行政执法职责。

  大力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了《关于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在统筹疫情防控和文旅业恢复发展一线识别使用干部的措施(试行)》,进一步树牢干事创业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打造一支统筹力强、创新力强、协调力强、执行力强的云南文旅铁军队伍。

  云南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旅游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人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云南省在文旅康养新产品、新业态方面,有些什么内容来支撑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

  近年来,全省文旅系统按照《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要求,瞄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方向,深入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人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深入推进“旅游+”和“+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文旅融合、生态康养、户外运动、研学科考、乡村旅游、边境跨境游等新产品新业态。

  “十四五”期间,云南将围绕打造人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充分发挥云南资源禀赋优势,大力打造一批康养旅游新业态新产品。

  一是创建康养旅游集聚和国际康养旅游示范新区。以大滇西旅游环线、澜沧江沿线休闲旅游示范区、昆玉红旅游文化带、沿边跨境文化旅游带为支撑,打造一批交通方便快捷、康养类型多样、医疗资源集聚、旅游产品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智慧化管理水平高的康养旅游集聚区和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

  二是打造生态养生旅游新产品。依托气候环境、森林生态、山地湖泊、温泉康养等自然资源优势,建设一批生态环境优美、康养内容丰富、休闲度假舒适,兼具观光、休闲、康疗、养生的复合型康养度假区、生态旅游区、湖畔度假区、湿地公园、森林康养、温泉养生等生态养生旅游新产品。

  三是培育运动健身休闲新业态。以“低空、山地、水域”为主要载体,依托全省高原体育训练、户外运动场地,通过各类低空航线、登山步道、绿道、骑行道等有机串联,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兼具民族特色的高端、专业、安全的户外运动基地、汽摩赛车场、国家步道、骑行绿道等运动健身休闲新业态。

  四是拓展医疗养生旅游新项目。依托中药材种植基地、医疗康复基地、养生养老基地,充分挖掘推广民族医药特色诊疗保健技术和服务,建设一批医疗康养旅游基地、中医药食疗养生旅游区、健康保健养生旅游区、养老养生体验园区等医疗养生旅游新项目。通过这些新业态和新项目来支撑打造人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近期云南旅游市场快速恢复,在推动恢复发展过程当中如何统筹抓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如何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一是落实常态化措施。紧盯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所、文化娱乐场所、旅行社等重点场所和文旅单位,对照文旅行业疫情防控9个《工作指南》,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引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扫码、测温、消毒、戴口罩、一米线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二是强化核酸检测。严格落实文旅行业重点人群核酸检测“两天一检”、入滇游客“三天两检”、落实重点文旅场所查验24小时或48小时核酸。

  三是做好应急准备。完善应急预案,合理规划集中隔离和游客安置资源,加强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出现小规模疫情能满足需求,出现大规模疫情能迅速统筹调度资源,做好应急准备。

  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理念,围绕文物安全、文旅场所消防安全、文旅设施设备安全、旅游交通安全、文旅领域自建房安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认真组织安全隐患排查,按照“边查边改”方式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落实整改,及时管住风险、消除隐患。

  一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继续落实好旅游市场整治“22条措施”和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以“零容忍”的态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或变相强迫游客消费等严重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打击旅游市场违法犯罪行为。定期公布典型案例,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震慑。

  二是高效处置投诉和退货。通过向游客发送温馨提示短信、张贴“一机游”投诉、退货二维码、在机场火车站设置“云南文旅意见箱”等方式,进一步畅通旅游投诉、“30天无理由退货”渠道,发挥“1+16+129+X”处置体系的作用,高效处置投诉、回应诉求。

  三是强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发挥“1+3+N+1”旅游综合监管机制作用,联动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从2022年8月起,开展为期9个月的旅游市场整治“铁拳行动”,坚决依法打击侵害游客合法权益、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不断净化旅游市场环境。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曲靖会泽去年实现旅游收入5883亿元

下一篇:4月11日至6月30日云南将举办千余场文化活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整形医院咨询 365整形网 五官整容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