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老青岛的顺口溜找寻老街里的情怀记忆!

2023-04-20 08:17分类: 河北名人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一二一,一二一,爸爸领我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这首老青岛人熟知的童谣,以及提到的“街里”,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岛城最繁华、最时尚的中山路及其周边的场景,并在很长时间里影响了几代岛城人的童年记忆。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

  百年历史老街中山路留下了太多的传奇故事,这段顺口溜及所相关的记忆也仅留存于稍微上了点岁数的人熟知了,年轻一代了解的不多了。

  关于这段顺口溜的来历,2018年,还健在的鲁海老师给我发来信息并作了解释,原来这则朗朗上口的俗语,最早正是鲁老先生所编创,初始时并没有“脚踏新盛泰”这句,后来为了押韵才加上的。对于老青岛来说,这则顺口溜中的老商号也确实能引领那个时代的时尚潮流、代表着旧青岛商业繁华时期的一段佳话。

  “盛锡福”创办于1911年,创办人是山东省掖县沙河镇人刘锡三。一年家乡受灾,农田歉收,乡里人四处谋生,他也离乡去了青岛,后经同乡介绍到了青岛一家美商洋行中当练习生,学习草帽辫出口业务。刘锡三聪明过人,颇有心计,在干了几年后,对草帽辫的质量好坏、品种和产地已是非常了解,逐渐生出自己创业的念头。

  1911年,刘锡三到天津开设帽店,1925年定名为“盛锡福”,“盛”字取自兴隆昌盛之意,“锡”字是创办人刘锡三名字中的一字,“福”是取其幼时乳名“来福”中的一字。不断发展的“盛锡福”以“发展中华国货,努力本国工业”为经营理念,产品获得过多次国际大奖,享誉海内外。

  可以说,“盛锡福”虽然创建于天津,却孕育于青岛,刘锡三正是因为在青岛的洋行工作,从中发现商机并从此走上了开创民族产业的道路。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盛锡福”先后在南京、上海、北京、沈阳、青岛和武汉等地设立20多家分店。在世界列强争相控制中国市场的时候,“盛锡福”的产品在当时先进的欧美各国争得了一席之地,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一些社会名流曾为“盛锡福”题写书额,青岛“盛锡福”由吴佩孚书写的牌匾一直挂到现在。

  青岛“盛锡福”最初并不是在中山路上,1947年,“盛锡福”青岛发行所在河北路32号创立,隶属盛锡福天津总号,货源大部分由”天津盛锡福帽庄”提供,少许是在青岛“盛锡福”制作,成为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后在中山路设立了销售店。

  1956年,青岛“盛锡福”公私合营,与天津“盛锡福总号”分离,定名为“青岛盛锡福帽厂”。改革开放后,中山路141号改为“青岛盛锡福帽厂商场”。1988年,位于中山路的老字号“盛锡福”帽厂实行公开招标个人承包,成为青岛市纺织服务行业第一个实行内部招标的国营企业。

  如今,“盛锡福”三个大字在中山路依然醒目,坚守中山路近百年的时光,但同其他几家老店一样,随着市场的萎缩,“盛锡福”店面也在不断地缩小。

  虽然已回不到旧时那个辉煌的时代了,但依然在许多老青岛的心中有着别样的情怀,也希望这个百年老字号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将这个历史金字招牌做得更好。

  “新盛泰”皮鞋店位于中山路与四方路路口对面的位置,在一些老青岛人的记忆中,与“新盛泰”三个字联系在一起的,那可是老青岛的高档皮鞋,是时尚的代表。

  “新盛泰”创建于1911年,老板是胶州人胡秀章,最初在胶州路经营一家修鞋店,后来在中山路上开店。据说,最早招牌上的“新盛泰”三个字,是由清朝大书法家王垿题写的。

  “新盛泰靴鞋皮件厂”在中山路110号开业后,从此开创了“新盛泰”商号的兴隆,生产经营的皮鞋原料上乘,工艺精细,式样新颖,颇受岛城人士喜爱。

  1934年和1935年“新盛泰”相继在济南、徐州开设了分号。1935年,在华北铁路展览会上,“新盛泰鹰牌皮鞋”荣获了金奖。其后陆续成立了青岛华丰面粉厂等多家企业,参股青岛阳本印染厂等。资本迅速扩张,事业蒸蒸日上,并曾计划将“新盛泰”发展到北京。

  令“新盛泰”闻名的,除了优质的皮鞋,还有一件曾轰动全国的大事件。1929年8月16日,投敌叛变造成大批员被害的叛徒王复元到“新盛泰”取定做的皮鞋时,被中共中央派来的锄奸人员击毙在“新盛泰”之内。翌日,包括上海《申报》在内的全国各地报纸均报道了此事,“新盛泰”也因此再次声名大噪。

  1956年“公私合营”,“新盛泰”被并入了华东靴鞋皮件厂,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老字号就此消失不复存在。

  青岛“谦祥益”商厦位于北京路9号,初建于1911年,1931年改建,是章丘旧军孟家祥字号企业和青岛老字号绸布业商店之一。

  1904年孟氏家族商号进驻青岛,在胶州路35号开设了专营绸布生意的“瑞蚨祥”。七年后,孟氏家族的“谦祥益”也从烟台迁至青岛。比起“瑞蚨祥”,青岛“谦祥益”在青岛更具老大风范,在绸布经营方面,物资之雄厚,生意之兴隆,为全市之冠。

  “谦祥益”是青岛最大的绸缎布匹店兼营百货,内设金柜,还经营金银首饰,建有三层大楼,店内外的牌匾、楹联,显示了中国商店的传统风格。

  解放后,1955年“谦祥益”实行“公私合营”,保留下了这个老字号。文革中一度被改为“东风绸布店”,1970年又更名为“青岛绸布呢绒商店”,1985年恢复原店名。

  1987年“谦祥益”与全国200多个厂家联合发起成立全国纺(针)织品“祥”字老号联合会,经营中已不限绸布、呢绒,而增加以时装为主。

  随着青岛商业中心的东移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谦祥益”商厦经营逐步进入困境,2008年彻底关门停业,之后就进入了长期闲置的境地。

  “亨得利钟表眼镜公司”位于中山路144号,是青岛历史最久的大型钟表眼镜专业店。1924年,浙江宁波人郑章华来到青岛,在其弟郑章斐的支持下,在中山路这个当时最繁华的路段,创办了首家“亨得利钟表行”。

  郑章华的诚信经营让“亨得利”迅速在青岛立足了脚跟。后来,郑章华在沧口开设了分店,在销售钟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眼镜部。“亨得利”逐渐成为老青岛人心目中购买钟表眼镜的不二之选。

  1956年“公私合营”,“亨得利”合并了亨达利、长城、金龙、金星、美丽钟表店和三山诚眼镜店后改为国营企业。文革期间曾改名为“长城”,中山路117号店曾改名为“红岩”,1980年恢复“亨得利”店名,现在中山路上共有三个营业门市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想要配副眼镜还要走后门,至少得两、三个月才能拿到手,那个时候“亨得利”在青岛可以说是一家独大。

  1987年,青岛“亨得利”率先倡议,联合60多个大中城市,成立全国“亨得利”、“亨达利”钟表联合保修会,实行“一店卖表,全国保修”,扩大了“亨”字号企业的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改称为“青岛亨得利钟表眼镜珠宝公司”。

  “亨得利”这个名字是许多青岛人的共同记忆,直到现在,这家老字号依然在青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和戏院”始建于1903年,最初叫中国剧院。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剧院被日本人霸占,改为电影院,名称也改为“乐乐座”,主要放映日本电影。

  1930年初转交中国人经营后,改名为“青岛大戏院”,不久又改称“国民大戏院”。1935年改名为“中和戏院”,以演出京剧为主。1946年2月2日,“中和戏院”改名为“华乐大戏院”,青岛解放时,“华乐大戏院”楼下有观众座席500个,楼上有座席200个。

  1953年,“华乐大戏院”因年久失修而被拆除,在原址建起了一座三层新大楼,如上图所示,为青岛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产品展览推销服务部所使用。后期又加盖一层,成为现在看到的四层建筑。

  “天德塘”位于博山路56号,1930年由民族资本家高学志(高五)修建,楼高四层,后又加盖了两层做宾馆,是老青岛建筑面积最大的澡堂,也是最早开设女子部的澡堂。里面还装有老青岛难得一见的电梯,许多普通百姓就是为了坐一次电梯而到“天德塘”去洗澡。

  “天德塘”是当时青岛少有的几处带有电梯的楼房,不但可以洗澡,还有一条龙服务,理发、洗衣、喝茶、吃饭、住宿,是当时岛城浴池业最大的综合性服务单位。

  1993年到1997年,是“天德塘”最鼎盛的几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青岛各类洗浴中心的不断开业,以及家庭热水器的普及,“天德塘”的生意开始逐渐走向萧条。2001年“天德塘”改制,被一广东人购买,改成了洗浴城。2001年到2008年之间,“天德塘”易手了两三次,仅有地上两层是桑拿浴,其他楼层基本都闲置了。2008年以后停业闲置至今。

  2013年“天德塘”被列入了中山路欧陆风情区房屋征收范围之内,如今随着大鲍岛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这处岛城曾经最大最豪华的澡堂,最终将以何面目揭开面纱还不得而知。

  “春和楼”是青岛市区最早的饭店之一,也是青岛至今唯一的餐饮百年老字号,山东省历史最久的著名鲁菜餐馆。初设于北京路,后设店于天津路3号。1933年,时任经理田文魁和副经理兼主厨刘景伦等12人共同出资扩建,门牌号也改在了中山路。1939年2月重新在青岛市社会局商业登记,名为“春和楼利记”。

  “春和楼”聘用的第一位经理是天津人,菜肴也以天津口味为主。后福山人林重孚任经理,鲁菜就逐渐代替了天津菜系。“春和楼”在岛城老字号鲁菜餐馆“三大楼——春和楼、顺兴楼、聚福楼”中处于首位,是青岛最著名的鲁菜馆。

  “春和楼”历来广布盛名,康有为为“春和楼”亲笔题字;1957年徐特立带家人来青岛,慕名到“春和楼”品尝香酥鸡;1986年美军首访中国代表团在“春和楼”举行答谢宴会......,号称“岛城鲁菜第一楼”的“春和楼”曾接待过的中外名人无数,众多历史人物在“春和楼”留下了痕迹。

  旧时能到“春和楼”吃顿饭是件非常能体现身份和品位的事情。现如今,“春和楼”已经成为青岛餐饮老字号的一个标志,新老三大餐饮名楼中,也仅有“春和楼”历经百年风雨,仍独立岛城、不断续写历史新篇。透过鲁菜的味道,感悟青岛的变迁。

  “宏仁堂”是与北京同仁堂同源的中华老字号,总店位于中山路198号。自1931年落户青岛起,宏仁堂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

  1935年12月,乐家老铺后裔乐孟繁在青岛中山路196号开设“北平宏仁堂乐家老铺青岛分号”。

  1956年“公私合营”,青岛“宏仁堂”这块老字号得以保留下来,同时继承了乐家老铺中医药精髓及经营之道。

  青岛“宏仁堂”前店后场,设有坐堂大夫,可谓风光一时。一方面自己生产中成药,另一方面也从北京的总店进药,虽然“宏仁堂”的价格比其他药店都要高一些,但是因为药品种类齐全,用料讲究,所以老百姓都很认“乐家老铺宏仁堂”的招牌,图个放心。

  直到今天中山路“宏仁堂”门头依然古色古香,展现着百年老店独有的行业特色与历史底蕴。

  这段顺口溜,承载了几代人的老街里情怀记忆。这些书写了一段段辉煌历史的老字号,不管它们现在是仍在续写辉煌,抑或是早已消失、改制,也必将被这座城市永远地记住......

  本组图文由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省部级干部“落马”!河北人!曾任市委书记、省委常委、副省长

下一篇:“艺兴练字”创始人邸义兴解读“轻重练字法”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整形医院咨询 365整形网 五官整容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