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云南昭通:数百位作家从乌蒙群山中走出被誉为“中国文学之乡”

2023-04-20 17:58分类: 云南名人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这位从莽莽乌蒙群山中走出,来自云南昭通镇雄的年轻女作家,截止个人获得“茅盾新人奖”前,己先后创作出版小说14部1847万余字。

  笔名为"意千重"的程云峰,早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文联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作协网络作家分会主席,昭通市作协副主席。

  而年轻的女作家程云峰,仅仅是从昭通乌蒙群山中走出的数百位优秀作家、评论家和诗人之一。

  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昭通市,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是一个集山区、革命老区、民族散杂区为一体的地区。

  地驻滇东北的昭通多山。只要踏足昭通境内,随处可见绵延的群山,逶迤的山峦和嶙峋陡峭的悬崖峰巅。

  身临其境,但见由奇山兀立,苍黛凝重;群山连亘,山峦峭岩组合而成的座座山峰和道道山脊,展示给人们的是满目山野嶙峋和巍峨绵延的景观。

  目睹那些险山峭壁,峰峦山脊,就会让人感受到一种粗犷和奔放、雄浑和苍莽、力量和豪迈的美感和律动。

  而作为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上主要山脉之一的乌蒙山,就尤如一条长龙,绵延数百公里,横亘逶迤在昭通境内,让人更是神往。

  无论何时,只要看见逶迤绵延的乌蒙山脉,人们自然会想到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中的那两句诗词: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这种豪迈浪漫和对困难艰险无所畏惧的气概,让巍巍乌蒙山也相形见绌。同时,也显示出祖祖辈辈生活在乌蒙山腹地的昭通人的勇敢、坚韧和顽强。

  而就是在这乌蒙群山兀立,山势绵延不绝的山野腹地,却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先后从乌蒙群山中走出数百位作家、评论家和诗人。

  据公开资料显示,昭通历史上是云南省通向四川、贵州两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也是云南文化三大发源地之一,是中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要冲。

  然而,昭通虽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还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就是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却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经济社会发展虽然相对落后,但却催生出文学创作的丰收和繁荣。

  在乌蒙山下那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相对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学创作的兴旺和繁荣,在构成奇特反差的同时,也彰显出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昭通文学现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昭通现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30余人。

  有昭通市作家协会、昭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300余名。同时,还有各级诗歌协会诗人40余人,老中靑作家、评论家和诗人总数接近500人。

  而据媒体透露,仅在2021年上半年,在云南省作家协会新发展的75名会员中,昭通就有18人,入会作家人数居全省各地之首,可见在昭通文学创作和作家群体这块百花园里是多么的生机盎然。

  据悉,多年来,一批批昭通籍老中青三代作家勤耕苦耘,用他们的爱恋和执着,坚毅和奋争,与“昭通文学现象"一样,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一批批在昭通土生土长的作家、评论家和诗人,先后走出乌蒙群山,走出昭通一域,成为云南乃至全国的知名作家、评论家和诗人。

  一批又一批老中青三代作家的作品,分别获得人民文学奖、中国作家文学奖、十月文学奖、诗刊年度诗人奖、金盾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中国戏剧文学奖、云南省文学政府奖等诸多奖项。

  其中,有很多还是国家级大奖。如,夏天敏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雷平阳的诗集《云南记》获得鲁迅文学奖。

  潘灵的长篇小说《泥太阳》、中篇小说《一个人和村庄》,分别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和鲁迅文学奖提名奖。

  黄玲的文学评论集《高原女性的精神咏叹》、李骞的文学评论集《现象与文本》获得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

  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老中青诗人的诗歌获得各种奖项。如,芒原等诗人多次获得“华文青年诗人奖”等。

  一时间,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昭通作家群体和昭通文学现象持续引起全国关注,昭通也被誉为"中国文学之乡"。

  对此,有的人说,在滇东北昭通,一批批老中青三代作家,在续写着昭通文学的光荣与梦想,未来与辉煌的同时,也见证着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地域性文学作家群体艰辛的文学追梦之旅,见证着每个时代的灿烂和光耀,奋斗和追求,奉献和牺牲。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在一批又一批昭通作家文学追梦之旅的征途上,滇东北高原的那片热土和莽莽乌蒙群山的绵延苍莽,无疑是昭通作家、评论家和诗人创作的矿藏和舞台。

  几十年间,昭通作家、评论家和诗人所创作的作品,大都有其昭通地域特色,有其自己的烙印和乡愁。

  这些作家始终爱恋着滇东北高原的那片神奇热土,爱恋着逶迤乌蒙群山的苍莽和浑厚。

  其作品或多或少都有着昭通式的文化思考,都体现着昭通的人文思想和自然文化独特视角,就连叙述也或多或少夹杂着昭通式的直白、坦诚和质朴。

  年复一年,由老中青三代作家构建组合而成的滇东北昭通作家群体,始终立足于昭通,放眼云南和全国,在文学创作的百花园中,辛勤耕耘,挥洒汗水,不问辛苦,一路前行。

  一批又一批老中青三代作家,尽情讴歌在那片古老而又神奇土地上,所蕴藏和展示出来的奉献与追求,拼搏与奋争,骁勇与坚毅,无私与无畏。

  尽情讴歌那逶迤绵延的乌蒙群山孕育出来的神奇和美丽,忠勇和淳朴,坚毅和刚强。

  尽情讴歌这个时代所展示的发展与进步,繁荣与昌盛,美好与灿烂,辉煌与荣光。

  在一篇篇、一部部作品中,其语境、内涵和所展示刻划的人物命运,他们的追求和期盼,爱恋和憧憬,与乌蒙群山中的奇峰险峻、山风旷野一样,始终彰显着一种独特的雄浑和苍凉、沉郁和壮实、厚重和辽远。

  在许多老中青三代作家的作品中,其创作手法虽然有一些现代原素,但骨子里的东西仍然是昭通文化精神的体现。

  据公开资料显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昭通老中青三代作家先后分别在《中国作家》、《人民文学》、《当代》、《十月》和《诗刊》等重要文学期刊上发表大量作品,其创作体裁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戏曲、报告文学等。

  一些优秀作品被《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作品与争鸣》、《名作欣赏》等刊物转载发表。

  多年来,昭通作家每年在省级以上重要文学期刊,发表文学作品基本保持在300至400篇(部),占云南作家发表作品的一半以上。

  这就意味着,云南文学创作的“半壁江山",是被昭通作家群体所占据,这一现象,也印证着被誉为"中国文学之乡"的“昭通文学现象"的鼎盛和光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云南昭通!龙氏家祠——历史的印记!龙云是昭阳传奇英雄

下一篇:茂名人一定要知道的20位历史名人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整形医院咨询 365整形网 五官整容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