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著名山西籍武将是岳飞的老领导曾带着一支纹身的队伍抗金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提起宋朝的著名武将,大家知道的应该远没有其它朝代那么多,能被大家熟知的,也不过是杜撰成分居多的“杨家将”,和结果并不怎么好的岳飞,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中,其实也有一些值得我们铭记的名将,比如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位。
这个人的名字叫王彦,据《宋史》记载,他是山西长治人,和今天连续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是老乡。史书中对他的家世没有过多的记载,不过从他少年时,喜欢研究“韬略”看,他家应该至少是个小康之家,要不然他不会有时间研究“闲书”,而且众所周知,古代关于这类书的珍视程度不亚于传家的文玩。
那么王彦会是将门之后吗?应该也不是,因为他父亲对于儿子的这个爱好,态度是“奇之”,如果他是将门之后,那么他就是不想学,他爹都未必答应。王彦的父亲是个非常开明的人,他并没有因为儿子“不学无术”(宋朝重文轻武的程度,不亚于重男轻女)而生气,反而是把儿子送到了大宋国都继续深造。
王彦在国都深造的地方叫“弓马子弟所”,光看名字我们就知道,这个地方很像后世的黄埔军校,教授的主要是军队那些事儿。据有关资料记载,这个大宋的“黄埔军校”,生源主要面向的是,离退休军官、朝中带品的文官等有一定身份背景的人的孩子,由此也可以判断出,王彦的家世应该还不错。
王彦在“黄埔军校”毕业时,宋徽宗曾亲自“面试”,考试结束后,王彦就正式参军,他曾先后两次跟随北宋名将种世道(《水浒传》中鲁智深的老领导老种经略相公)出征西夏,后来又前往河北抗金,在河北时,后来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曾在他的麾下听用,他们曾一起创造了宋军渡黄河后的第一场胜利,不过因为两人抗金理念不同,后来两人不久之后就分道扬镳了。
因为当时的大宋朝廷,对于抗金一事比较消极,但当时的形势又十分危急,因此王彦只好自给自足,独立抗金。当时金人对王彦恨之入骨,还重金悬赏王彦的人头,而大宋的有志之士却非常崇敬王彦,原本就属于他麾下的将士,以“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在脸上纹身,以示效忠。
周边各地的有志之士也纷纷跑去投靠他,当时他带领的这支“孤军”,规模曾一度达到了十几万人,成了当时大宋抗击金人的中流砥柱。王彦后来甚至打算主动出击,以帮助大宋收复失地,不过因为他的人马需要更多的粮食补给,以及朝廷的认可(没有朝廷的帮助,无法持久,没有朝廷的认可,即使打胜了,回来也难善了)。
当时著名的抗金名将宗泽,对于王彦的行动是非常支持的,如果不是因为宗泽不久之后就去世,那么他们两人联手,南宋的历史有可能都要改写。(据《宋史》记载,当时金兵只敢尾随王彦的部队,但并不敢实际交战,由此可见,当时的王彦军在实力上并不弱于金兵)。
等到宗泽一去世,本来在朝廷中就不占优的主战派实力大减,本来亲自从一线赶回朝廷,打算讨论北伐事宜的王彦,在面对主张议和的君臣面前,被气了个半死,他一气之下就选择了内退,手下的兵将也交给了其他人。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个组织的强弱往往和领导者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王彦一退,原来部队的战斗力就不行了。两年后,文官张浚主持抗金事宜,他又把王彦给招了回来,但是在实际行动中,他又听不进王彦的建议,以至于王彦和他分道扬镳,张浚本人主持的战役也纷纷失利。
王彦离开抗金的主战场以后,工作重心主要是在川陕地区平叛,以及和金人扶植的伪齐政权对峙。当时王彦的麾下中,有一部分是原来跟随的他的“八字军”,加上王彦本人能征惯战,因此王彦在不受朝廷待见的情况下,依然打的有声有色。
后来张浚曾想重新任用王彦,但是王彦已经知道了张浚的领导水平,也知道张浚并非真心实意地想用自己,于是并没有接过张浚递过来的“橄榄枝”。因为没有朝廷的支持,再加上有小人作梗,王彦后来不光在战场上被约束,后来竟然还被罢免了兵权。
这个一心抗金,为国出力的忠贞之士,在被罢免兵权之后,虽然又被赵构任命为行政官员,但他已经对大宋彻底失去了希望,于是在任上郁郁而终.....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