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哀悼!山西古建巨匠柴泽俊先生逝世他曾主持修缮了平遥古城…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一是调研、挖掘山西现存大量地面不可移动文物,提升其居全国文物大省的地位。
二是参与指导和主持了多处重大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重大保护修缮工程这里主要指全部落架大修的工程和迁移保护工程。如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太原晋祠献殿、太原晋祠圣母殿、五台南禅寺大殿等。
三是培养出了一大批古建筑保护专业人才,打造出高素质古代建筑保护修缮的过硬队伍。四是撰写了十几部足可传世的古建保护专著。
1954年参加工作,在太原晋祠献殿修缮工地,受著名古建筑专家祁英涛、杜仙洲等人现场指导。
1974年主持唐代南禅寺大殿修缮复原工程,为山西文物界自行设计并主持施工的端绪。
1976年赴实地勘测山西各县现存古代建筑、壁画、彩塑、琉璃等不可移动文物,有不少新的重要发现。
1979年初,任省文管会古建筑队副队长。从此,更进一步开始了全省范围内地上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勘察和修缮保护。
1984年任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总工程师。7月,随山西五台山佛事赴日考察团赴日本考察寺庙30多座,时近月余。
1986年参加编辑出版《山西古建筑通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主持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大修设计。
1987年与金维诺、史岩二先生分别合著《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寺观壁画》《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五代宋雕塑》,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开始主持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大修工程。
1988年受国家文物局指派赴西藏布达拉宫勘察,并主持制定布达拉宫全面修缮总体设计方案。
1993年施工专著《朔州崇福寺弥陀殿修缮工程报告》出版,两年后由日本专家铃木充翻译为日文版刊行。开始主持太原晋祠圣母殿基础加固和大修工程。
1997年任山西平遥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组副组长,同年申遗成功。专著《山西寺观壁画》出版。
1999年任应县木塔保护修缮工程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工程师,组织力量进行残破状况测绘计算,进行修缮方案研究与设计。6月,《中国古建筑史论丛书》系列之一《柴泽俊古建筑文集》出版。
2009年《柴泽俊古建筑修缮文集》《中国文博名家画传》系列之一《柴泽俊》出版。
柴泽俊先生实地调查过山西109县1000多处主要古建筑、塑像、壁画等文物,一一鉴别,为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提供了资料和依据;主持和参与修缮过五台南禅寺、太原晋祠、朔州崇福寺、芮城永乐宫等重要文物建筑,指导全省修缮保护文物建筑项目100余项;撰写文章论文100余篇,80多万字,出版《山西壁画》、《山西琉璃》等10余部著作;为大专、本科、研究生、短训班等讲课1300余课时,主持两期培训班,为山西和全国培养古建筑方面专业人员150多人,其中110多人已是副高以上职称;参与和主持的项目,获全国科技大会奖2项、省科技奖5项、论文奖22项、省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
他被称作是“山西古代建筑研究第一人”,也有人说他是“中国古建筑界的百科全书”,还有人说“他是山西的‘梁思成’”。他就是山西古建文物专家柴泽俊。如今82岁的柴泽俊已经无法继续奔走在古建文物保护的第一线,但他依然牵挂着这个从事了60多年的工作:“文物保护真的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古建筑遗存总量多达28027处,目前保留下来的各类古建筑不仅是珍贵文物,更是国人的精神空间。
仅靠步行,他几乎走遍了山西省的各类寺庙、民居、桥梁、古塔……半个世纪的时间,他实地考察研究古建筑上千座。他说:“每看到一处古建就想千方百计地保下来。”
1956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圣母殿修缮工程任务落到柴泽俊的肩上。他攻克各种技术难关,使古建文物的原有构件保存率达90%以上,解决了修缮古建筑“不改变文物原状”的重大课题。
1958年,治理黄河工程即将开始,永乐宫获准迁移保护。8月,柴泽俊被正式调到永乐宫工地,负责新址考察、测定及整个工程的施工。永乐宫搬迁工程前后耗时8年,而柴泽俊仅在过年的时候回过两次家,“全部是木材,一旦着火,后果无法想象。”回想起那8年,柴泽俊略显激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没有一分钟的安全感,但是我们把永乐宫安全地保护下来了。”他们的努力使珍贵的元代建筑和壁画得以完整保存,创造了中国壁画保护的奇迹。
柴泽俊先后主持了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晋祠圣母殿等古建筑的修缮。他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现状”的原则,使其“修旧如旧”“修了和没修一个样”,成为古建筑保护的典范之作。据了解,五台山南禅寺原有构件修缮后保持在90%以上,崇福寺弥陀殿保持在92%,而晋祠圣母殿原有构件保持了95%。“梁思成先生说‘整旧如旧’是比较理想的修缮原则,我很高兴能实践这一理念。”柴泽俊说。
上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大搞城市建设,山西平遥也准备在县城开辟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为此,城墙需要拆出八个豁口。“等我们赶到现场,北门已经开始拆毁,我当时心疼得直跺脚。”柴泽俊说,由于当时城墙不被视为文物,时任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的他也无能为力。于是,他就直闯当时省委书记王谦的办公室。“王谦没有责备我,”柴泽俊回忆道,“他说‘平遥古城只能保,不能拆,谁拆追究谁’。”
除了平遥古城,柴泽俊还为保护永乐宫、乔家大院、金代壁画等闯过领导的办公室。他调查研究的几千处文物古建,至少保护下来了上千处。
“今天看到这些地方对外开放,得到大家赞赏的时候,内心非常高兴。我干了这样一件别人不干的‘傻事’。全国各地文物相当多,但有多少人像我这么蠢、这么傻?当时有人笑话我,说人家都在搞生产、搞工业、搞建设,谋个人前程,我却放下一切,去那些没人管的寂寞地带。”柴泽俊将自己与山西文物打交道的大半辈子总结了一句话:“有若无,实若虚,大智若愚。”
“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历史遗产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是实在的,不是虚的,保护这些东西,别人看是愚蠢,我看是正事,是大事!到今天已经干了六十多年,我毫不后悔。我觉得(文物)这些东西,才是可贵的文化,才是民族的精华,才是中华民族的脉络。”柴泽俊说,“有人要给我升官,我不升,我就是想搞文物保护。升官的机会很多,赚钱的机会也很多,但我宁愿守在山西调查文物。一个文物工作者必须是守得清贫,耐得寂寞,勤奋耕耘,默默奉献。”
每考察一处古建筑,柴泽俊都要测量绘图、勘察记录,收集碑刻、题记和文献资料,并记录附属文物。家中上万张“文物卡片”就是最好的见证。“山西留下一批好东西,但是不被人认识,被看成是破庙,我有义务拯救历史文化。”
“在这些古建筑当中,有相当多的琉璃,这都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珍贵艺术品,不仅是艺术,也是硅酸盐学科的实物见证,很难得到实例。我找到了几百处,把它们都记录下来,写成了《山西琉璃》。很多寺庙墙壁上有壁画,有的只留存一点,不管留了多少,哪怕只有一小块,我都千方百计把它保存下来。”柴泽俊还先后撰写了《山西佛寺壁画》《山西古代彩塑》等书籍以及多份修缮工程报告等珍贵资料。《崇福寺弥陀殿修缮工程报告》,更成为中国文物建筑保护方法和技术领域的首部著作,在日本文物界被视为至宝。
“我干了几十年文物(工作),家里面不藏任何一件文物。这应该是不成文的规定,搞文物的你存下文物,是偷下的?是拿下的?你自己回答。”柴泽俊说,“你说我没有文物,我见的文物太多了,你说哪些我能不认识?我确实都认识,我见的那些随便拿上一件都能成为大富翁,但是我不去发那个财,我要当一个真正的文物工作者。专去那没有人去的地方,干着那不红火,不热闹,不能升官发财的寂寞工作,这样才真正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我这一生当中,没有后悔。不当官,不后悔,我从来就没想过走当官这条路,我就想把文物保下来。”年迈的柴泽俊依然保留着他年轻时候执着与梦想。
柴泽俊不仅在保护文物上呕心沥血,对文物工作人才的培养,他也一直记挂在心。多年来,他通过各种方式,为全国及山西培养古建筑专业人才130多名,其中50多名已获得副研究馆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谈及文物保护的未来,柴泽俊一脸严肃:文物保护真的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希望更多的学校可以开设更多的相关专业。
“我们好多老手艺都快要失传了,熬桐油、刷大漆、上颜色……再过10年就接不上了,如果不抓紧传承,将来古建修复就没有这些手艺人来做了。”
█谈到山西古建筑就绕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柴泽俊,被称作“山西古代建筑研究第一人”,也有人称他为“中国古建筑界的百科全书”。“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古建筑遗存总量多达28027处,而柴泽俊为山西古建文物保护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人说:“从柴泽俊开始,山西古建筑保护与修缮有了风骨。”无论是他4次为了保护古建文物“勇闯”省领导办公室的故事,还是那些近千万字的古建文稿书籍,柴泽俊的人生与山西古建已经融为一体了。从事文物古建工作多年,柴泽俊先后参与和主持了多处重大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如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太原晋祠献殿、太原晋祠圣母殿、五台南禅寺大殿等。
█从1957年开始制作第一张“文物名片”,几十年下来,柴泽俊共记录了三万多张卡片。这些小小的卡片不仅记录着山西文物古建的历史,更是柴泽俊从事文物古建工作几十年心血的凝聚。
█从1957年开始制作第一张“文物名片”,几十年下来,柴泽俊共记录了三万多张卡片。这些小小的卡片不仅记录着山西文物古建的历史,更是柴泽俊从事文物古建工作几十年心血的凝聚。
█这些已略微泛黄的“文物名片”浓缩了柴泽俊大半生的心血,“本来有上万张的,送给了弟子们一些,现在还留下一部分。”说起这些“文物名片”柴泽俊语气里透着骄傲。
█“文物古建是对历史文化和文明的见证,不可再生,如果不爱惜‘旧物’,就等于割断历史。”柴泽俊说。
█说起柴泽俊的成就,他的老伴略显自豪地拿出他的传记来给记者介绍。柴泽俊与文物古建打交道这大半辈子,就干了文物古建保护这一件事儿。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山西绝大多数古建,培养出了一大批古建筑保护专业人才,撰写了十几部足以传世的古建保护专著。
█柴泽俊家中的“博古架”上一件文物都没有。他说:“我干了几十年文物(工作),家里面不藏任何一件文物。这应该是不成文的规定,搞文物的你存下文物,是偷下的?是拿下的?你自己回答。
█谈及自己一生与文物古建的轶事,82岁的老人滔滔不绝,谈到动情之处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当年平遥县政府要拆古城墙,我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去了省领导的办公室。我随时准备接受处分,但文物不能不保。”柴泽俊说。
█由于身体的原因,柴泽俊已无法伏案工作,这个自制的工作架已陪伴了他多年。在这简单的木板上,柴泽俊完成了众多报告与书籍的编撰。即使身体不适,他还在编撰一本关于永乐宫的书籍。“我这一生当中,没有后悔。不当官,不后悔,我从来就没想过走这条路,我就想把文物保下来。”年迈的柴泽俊依然保留着他年轻时候的执着与梦想。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