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山西大同文化底蕴上的城市经济转型

2023-04-27 05:51分类: 山西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文化反映的是人的族群智慧和技能的发展水平,大同文化反映了大同人族群的文明进化及进化的程度,文化驱动着城市经济的增长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文化从本意上说是一个族群生存的模式和生存的机制,同时也是族群成长的动力。文化的主体是人的族群,文化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族群为基础。例如,汉族文化就是汉民族的人的族群在自己的生存发展中积累的生活、生产、交往、安全、环境的理念、规则、机制、习惯和传统,这些理念、规则、机制、习惯、传统的总和,形成这个族群生存的机制和成长的动力。大同文化反映的是大同人的族群智慧和技能的发展水平,反映了大同人族群文明的进化及进化的程度。大同又是个地域,大同文化反映的是大同这个地域环境中的族群及不同的族群共同生存成长中所积累的理念、规则、机制、习惯、传统的总和。人的族群、生存机制、地域环境、驱动力等构成大同文化的基本架构。

  文化以人为核心、以人的行为和成效作为文化的判断。例如,河里的水、沙子、泥土等,如果千百年来没人动它,它就不是文化。如果有人把它烧成砖、做成瓦,砖和瓦就是文化,因为里面有了人的作用,反映了人的智慧和技能的发展水平。我们常说的秦砖汉瓦,现在成了文物,但它们反映了秦朝汉朝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文明进化程度。

  大同出煤,煤也是这样。如果埋在地下,千百万年不动它,它就不是文化,但大同人将它采掘出来,其中有了大同人的作为,煤就成了大同文化的载体。采煤,尽管河北有开滦煤矿,山东有兖州煤矿,山西有大同煤矿,采出的煤的化学构成尽管相差不大,但这却是不同区域的矿工族群在开采煤的过程中,开采理念、规则、机制、习惯、传统的积淀,反映了不同族群的智慧和技能的发展水平。所以,只要有人的作用在里边,就有文化的生成。

  人的族群可以进行物质生产创造,例如,采的矿、制的砖、做的瓦、酿的酒等,同时也创造了生活生产中的规则制度。如采矿规则、制砖规则、酿酒规则、经商规则等。从大的方面看,过去的井田制,税制,科举制度,现在的股份制度等,都反映了人们在规则上的智慧发展水平。另外,人们还创造了意识形态的成果。例如,过去的易经、道德经、论语、盐铁论、诗歌、小说、戏剧,现在的电影、网络游戏、学术著作等意识形态成果,也是文化。大同人在创造自己的物质、规则成果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歌舞、戏剧、小说等。

  人和人的族群,其智慧能力的发展水平体现在物质成果上、规则制度上和意识状态上,成为我们能够感觉得到的文化。物质成果、规则制度、意识形态都是文化的载体,但核心是人的智慧、技能、品格的进步和积淀,总体上反映的是人的文明的进化。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文化可以作为驱动力量,来推动人的事业的发展。例如,驱动一群人开矿采矿,或者种庄稼,或者建设一座城市等,这种驱动力可以驱向善,也可以驱向不善。例如,采矿可以在保护环境之下采矿,也可以在损害环境的条件下采矿;田地上种什么,与种田人的意图和品格有关,可以种小麦,也可以种罂粟制毒品。也就是说文化作为驱动力的时候,究竟往什么地方发展,究竟起什么作用,还是以人的理念、规则、为基础、以人的道德品格为转移的。

  2020年,340多万的大同人,创造了1369.9亿元人民币的地区生产总值(见图1),图1还展示了2016—2020年五年间大同人的价值创造。2020年遭遇新冠疫情的袭击,即使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干扰的情况下,大同市仍然有4.3%的增长。这就是大同人的文化作为驱动力在2016—2020年的作用结果和价值结晶。

  大同城市建设也是这样。城市建设成什么样子,和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居民、管理这个城市的政府官员密切相关。一座城市,可经历几十年、一百年、上千年,居民传宗接代,政府更替,而城市人的理念、规则、习惯、传统等就在这样的轮转中逐渐积淀形成了。一座城市的传统究竟是什么,可能一下子说不清。但人们总有一种感觉,觉得这个区域的人的某些习惯与其他地方不一样。这个不一样的感觉,就是这个城市的特有的历史积淀,就是这个城市的文化。就此,我们站在大同这个地界,往前看历史,大同人的族群文化是什么、如何形成的、有什么特色、大同人的文化在驱动着什么等,这些问题,对理解大同的发展和城市转型很有启示。

  过去的大同人经历了不同的朝代,积淀了2000多年的大同文化,形成了大同人“敦厚坚韧、开放包容、效力家国、推陈出新”的品格精神

  这个区域为北狄所居。战国时期初为代国,后并入赵地。秦、汉时代为雁门郡、代郡。三国、晋时代为鲜卑(拓跋猗卢为代公)等所居。北魏时代为代国(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做了区域皇帝),这个时代逐渐有了云冈石窟、悬空寺等。北齐时代为北恒州、北朔州等。隋代为马邑郡、雁门郡。唐代为北恒州、云州、浑源州、云中县、大同道等。到了五代,为云中县、怀仁县、广陵县等。辽、后晋时代为大同府、大同县,成为辽的陪都。宋代为云中府。辽金时为西京,辽金的陪都,并逐渐有了华严寺、善化寺、观音堂、觉山寺塔、圆觉寺塔等。元初大同仍称西京。明代为大同路、大同府等,并逐渐有了大同府城、边塞长城、兵堡、龙壁等。到了清代,称大同府,并改天镇卫为天镇县、阳高卫为阳高县、左云川卫为左云县、右玉林卫为右玉县、平虏卫为平鲁县等。当时的大同府辖浑源、应州、大同、怀仁、山阴、阳高、天镇、广灵、灵丘等县地。修缮了边塞长城、兵堡等。

  自春秋战国至明清,大同这个区域边界和辖管归属,由于政府管辖的原因,在不断变动,称谓也在变化。无论怎样,大同的地域还是有个基本轮廓。在这个基本轮廓的区域中,大同人的族群在生长、在繁衍,在生存着、创造着。我们暂以这个大致轮廓为界,在这个地域上生活的人,统归为“大同人”。这样的“大同人”就经历了有文史记载以来大约2500年的代际繁衍,生出了大同人做事的理念、规则、机制、习惯、传统。

  大同人的理念规则和传统,或者大同人的精神和品格究竟是什么?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大同人敦厚坚韧,有人说大同处于古时的边塞,不同地域的人来往交易、和合相处,所以大同人开放包容。有人认为大同人处在中原的边塞,经常遭遇战争,捍卫家国的信念很强。还有人认为大同人不守旧,跟随时代不断前进等等。大同人的品格虽然不能穷尽,但总还是有一个逼近的共识。例如,可否将“敦厚坚韧、开放包容、效力家国、推陈出新”看作大同人的品格,把“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看作大同人精神。这种概括是否恰当还可再议。对大同人文化的定位,可能会永远争论下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某个角度来探讨大同文化的积淀及其作用力。

  例如,大同人“和而不同”却能“天下大同”,反映的是大同这个地方北魏时曾是地方政权的帝都,辽金时曾为陪都,多年都是北方重镇。大同长期处于边塞,不同民族的族民之间交往比较多,有战争有和平,多数情况下是和平。这就造就了大同人开放包容的品格和天下大同的眼界。这种品格、眼界、精神等,只能在大同这个区域上,在长期的行为磨炼中,逐渐积淀形成。北京人的文化、上海人的文化、成都人的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区域上经历长时期的磨炼积淀,逐渐成形。2000多年的积淀,生成了大同人的族群文化,并推动着大同人的生存、繁衍,推动着大同地域经济的发展。

  大同人过去的文化积累延续到现在,今天的大同人族群及其区域类别与以往朝代不同,其文化存迹及对现今的经济生活有明显的影响

  大同文化在过去的朝代有丰厚的积累。到了民国,初年(1912)大同废府留县,“民国”十六年(1927)大同县直属山西省,辖5个行政区。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成立大同市。2018年,经国务院批准,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的批复,大同市辖平城区、云冈区、新荣区、云州区4区6县,形成现在的大同区域轮廓(见下页图2)。

  现在的大同文化在哪里?大同文化谁在承继、谁在创造?我们从现在的大同轮廓说起。目前的大同市,有14 176平方公里,生活着310.5万人[4,5]。这些人承继着过去的“大同”,又创造着现在的“大同”。现在的大同文化是沉淀在大同市区呢?还是包括大同市管辖的六个县。这就出现了文化沉淀和行政辖区的联系和差异。历史上,大同行政辖区在不同的时代都有所不同,有的地域分出去,有的地域合进来,分分合合,几经变动。新中国建立后,大同的归属及辖管也有过变动。当然,文化的边界很难用行政辖区来界定。但为研究的方便,我们可以笼而统之将大同辖区作为大同文化的区域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县市,虽都同属大同市管辖,但县与县之间在语言、生活习俗、行为方式上还是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就大同市区看,有平城、云冈、新荣、云州等四区,总面积3 564平方公里,人口203.02万人。大同市区历史上应该是大同文化的典型区。除市区外,大同市还辖管六个县。这六个县分别是:天镇县,面积1 718平方公里,16.1万人,方言大致属大同包头片方言。阳高县,面积1 598平方公里,19.2万人口,方言也是大同包头片方言。广灵县,面积1 283平方公里,15.4万人口,方言大致属于河北北方官线万人,方言大致属于山西方言五台片的方言。浑源县,面积1 968平方公里,23.8万人,方言也属于山西方言五台片方言。左云县,面积1 314平方公里,11.8万人,方言属于大同包头片方言。

  从六个县的辖管来看,都属于大同市,但文化方言不完全相同。人一说话,听口音就知道大致是哪个地方的人,就能大致知道那个地方人的偏好及特性。这就是常住的人们感觉到地方文化。

  虽然不同的区域族群有着不同的文化积淀,但大同文化,我们还是看成是市区加六个县总括起来的大同文化。大同人“敦厚坚韧、开放包容、效力家国、推陈出新”的品格精神总体上应该涵盖市区加六个县。但这并不排除每个县都有自己的传统和文化特色,每个地方的官吏,企业的人,社会民众,都在创造着本地域特有的理念、规则和习惯,各地域之间的文化又相互交叉,相互渗入,各地域文化统合起来,构成大同人的文化。如果要分析各县的文化究竟是什么,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大同人过去2000多年的文化积累,现在的存迹在哪里?这些文化积累对现在的大同人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大同人文化积累的现在的存迹多种多样,现在可以感触到的存迹表现至少有八个方面。一是古时的物质存迹,包括古迹建筑、古迹雕塑、墓群遗址、宗教遗存、文物器件等。二是传续下来的方言,主要是大同方言,这和其他地方语言相比,大同方言有特别的用词音调等。三是传续下来的习俗,例如生旺火、游八仙等。四是传续下来的地方食品,例如大同刀削面、羊杂粉汤、红焖兔头、油炸糕、大同火锅、凤临阁烧麦、块垒、莜面窝窝、扒肉条、广灵豆腐干、浑源凉粉、阳高杏脯、苦荞茶、画眉驴肉等,这把区县的特色食品大致包括进来了。有的食品尽管其他地方也有,但在大同很有特色,很有吸引力。五是传续下来的特别的工艺,例如大同铜器、广灵剪纸、大同煤雕、云冈绢人等。六是传续下来的曲艺,例如耍孩儿、罗罗腔、阳高二人台等。七是传续下来的主导产业,最突出的是煤炭业等。八是现时的学术领域中呈现的大同历史文化,例如有关大同的历史书籍、历史学家,现在举办的有关大同文化的论坛,还有新近成立的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等。不仅如此,还有许多。这些都是大同文化现在的存续和再现。

  大同人过去的创造延存到现在,使我们能感触到大同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的文化的灿烂多样。这些文化延存对现实的城市经济,有的有直接的影响,例如煤的采掘、煤化工、食品、工艺品的加工、古迹旅游等,这些直接影响产业的结构和经济的繁荣。有的是间接的影响,例如大同在世人中的印象“北魏帝都”“辽金京华”“明清重镇”“道教恒山”等名声声誉形成的吸引力,吸引人们到大同来考察、就业、居住、发展、旅游等。

  大同文化作为一种驱动力量,在推动着各样事情。例如,人们在一起交谈,一说大同话,就有大同人的族群亲近感,有利于交往共事。大同人喜欢吃喝的饮食,就容易形成当地的产业,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品尝,增加就业。长久的历史遗存,会吸引文化人到这里来实地考察和研究。大同人特有的观念和习惯,形成对经济的影响和驱动。

  大同人的煤产业习惯及对煤经济的改造,在新大同人不断引进的情况下,正在出现新的产品结构和新的产业结构

  大同人的产业传统中,与煤最相关。长时期来,大同人用煤、采煤,做煤交易,发展煤经济,形成以煤为特征的区域性物质文化。

  煤群体、煤经济长久伴随着大同的兴衰发展,积淀成厚重的煤产业及煤文化。据史料记载,大同煤层的自燃和开发利用,最早的记录来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到现在已有一千五六百年了。这是大同人利用煤资源、发展经济的开始。到明、清时代,煤炭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铁、铸钱、炼硫黄、烧石灰、烧砖、烧陶瓷、酿酒、制药、炼黑矾等。在有组织开发的机构建设上,1949年5月,大同和平解放后,成立了大同煤矿筹备处。1949年8月30日,大同煤矿筹备处改为大同矿务局。2000年7月29日,大同矿务局改制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逐渐形成以煤炭生产为主,电力、机械制造、钢铁生产、工程建设、化工、建材、物业、旅游等多业务综合发展的特大型现代化企业。2018年1月,同煤集团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到2020年,同煤集团累计生产优质煤20多亿吨,缴利税500多亿元。

  中国的大同和德国的鲁尔,还有苏联的顿巴斯,曾经是世界三大煤都之一,形成当地“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大同兴于煤也困于煤。煤资源越开越少,煤资源枯竭以后怎么办?大多的煤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寻求持续生存的机制,寻求产业发展领域中新理念、新规则、新习惯,是大同市非常特殊的产业文化。

  近十年来,大同人对煤等传统产业不断进行改造,改变着产业的品质结构。2019年,同煤集团再度关闭3座矿井,淘汰落后产能150万吨。大同市完成63座矿山、5.73万亩生态整治修复。煤炭先进产能比重占到71.5%。还有,煤制烯烃技术、零排放煤化工示范、石墨电极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生物质分级生产新材料及液体燃料等成果正在大同推进转化应用。

  在煤经济、煤族群的基础上,现在的大同人的类别构成也在变,新的大同人带来了新的经济理念、规则和机制,带来新的文化。例如,大同在建设“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进入园区的有中科院、北大、清华、华为等许多优秀机构的优秀人才。这些机构和人才进来了,将会推动形成新的人才类别结构。原来没有这样的园区,也没有这样的机构,也就不大不可能会有前瞻性的人才去创造能源领域新的变化。看看目前在园的机构和聚集的人才,就可以预示着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这些机构有:中科院全科盟大同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大同转化基地;北大1898众创空间;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大同分所;清华启迪未来科技能源集团总部;中关村智造大街大同公共服务平台;上海漕河泾国际创新创业园;太赫兹(产业)国家研究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为(大同)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华东理工大学大同研究院;大同新能源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等十多个机构,并培育和吸引着具有前瞻竞争力的企业。大同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58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6家,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微企业20户。

  这些新机构、新企业带来的新人才,改变着大同人原有的人才群体,预示着新的经济生命力。

  新人的进驻,使“大同人”这个族群构成在变化、在转型。如果要改变以往的产业习惯和产业结构,靠大同本地人力量是一个方面,但单靠本地力量远远不够。深圳的发展就不是单靠本地人和本地资源发展起来的,正在建设的海南贸易自由岛也不可能单靠本地人和本地资源发展起来。大同要从外界引进新人,引进新思想,引进新机制,引进新资源,去改变原来的理念、规则和机制,进而改变原来的文化传统。这是煤产业城市转型的根本之路。大同人和新的大同人在共同推动大同产业结构由低向高、由传统向智能转变。正是引进和建设了一批新的人才、新的产品、新的企业,使煤产业主导的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到2021年,大同市将培育和引进数字产业群、新能源产业群、装备制造产业群、新材料产业群、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群、通用航空产业群、节能环保产业群、羊毛纺织产业群等八个产业集群,着力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

  大同新产业的发展,已经涉及十多个机电、材料、能源等领域。例如,电力机车领域,中车大同电力机车厂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组装生产线。智能开采领域,同煤集团的塔山、同忻等智慧矿山智能开采,提升先进产能。光伏电池领域,研发与量产隆基光伏电池组件,推进西安隆基光伏全产业链项目。石墨烯材料领域,石墨烯粉体生产,建设国内领先的石墨烯综合利用生产基地。芯片材料领域,推进大同锡纯半导体芯片材料生产,生产可以替代进口的半导体芯片材料。轻型飞机整机领域,大同通用航空引进德国轻型航空器生产技术,进行轻型飞机整机生产。轻型航空发动机领域,引进比利时迪默透航空发动机技术,进行轻型航空发动机制造。镁合金构件领域,进行尚镁高性能镁合金轮毂制造,建设镁合金汽车轻量化构件制造基地。氢能生产领域,我国最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VISH-130A通过国家检测中心强检认证,正在大同市投入批量生产。挖掘机制造领域,推进恒岳重工挖掘机制造,研发生产不同吨位的挖掘机及其零部件。动车组零部件领域,新成电力机车受电弓碳滑条制造,实现轨道动车组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清洁能源领域,晋北风电基地39万千瓦建成并网,推进200万千瓦晋北风电基地项目建设。现代纺织领域,建设集洗毛、洗绒、制条、纺纱、织造、染整、定制一体化的羊毛羊绒生产基地。数字技术领域,建设1 700座5G基站,建设2~3个智慧工厂和无人车间示范样板。大数据平台领域,发展数据采集、存储、交易等,秦淮大数据、普云大数据平台的运行。新的教育机构,建成全省首家航空类专业高职院校——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这些新的领域在以往的大同产业结构中是没有的或少有的。新领域的发展,促进了大同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更新,使大同的经济增长出现了新的变化。

  从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来看,规模以上工业总体增加值为6.0%,地方企业增加值为9.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为8.4%。说明大同市产业结构中新兴产业在快速发展(见下页表1)。

  高科技的产业引进来,高科技的人才引进来,旧的领域用新的办法发展起来,新人新技术新机制引进来,这样才会有新的规则和文化。大同的未来是通过创造新的文化去驱动新的经济来继续推动城市的经济转型。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进城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升级,寄托于大同人的年轻一代,在文化底蕴上蹚出一条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大同“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及其“煤都”的形象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使人们忽略了大同拥有2000多年历史、“三代京华、两朝重镇”、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样的厚重的文化底蕴。大同的云冈石窟、悬空寺、云中古城、华严寺、鼓楼、明城墙等,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文化古迹。在经济上,这个领域形成了大同的文旅资源和文旅产业。大同经济转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文化旅游资源变成经济产业进行发展,如何将文化旅游建设成大同的新的支柱产业。

  文化旅游的转型经营,多年来大同市做了全域性的长期努力,现在看,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建设长城1号国家风景道。境内长城东起天镇李二口,西至左云摩天岭,全长263公里。整合沿途自然风光、民俗文化、文物资源和人文景观,以“游大同长城、赏古堡风情、品边塞文化”为主题,发展长城沿线古村落古堡游,促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二是大同古城的保护修复。古城是大同人的原始家园。以保护古城文物、延续古城文脉、传承古城文化为指导,进行“十字大街”风貌修复、府衙保护修复、代王府东西两侧建设、九龙壁周边环境整治等,让古城活起来,提升“中国古都·天下大同”的知名度。三是北岳恒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品质提升。北岳恒山已列入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修复治理浑源矿山生态环境,再绿化2万亩,增绿于山,还绿于民,加快生态、文化、旅游的结合,建造“人天北柱、绝塞名山”的大同标杆项目。四是建设桑干河康养产业集聚区。例如,加快398博爱康养服务中心建设,支持世家小镇建设综合康养产业示范区,带动黄经世家康养小镇、桑干河冰雪小镇等经济转型项目的建设步伐,建设一批康养小城、康养小镇、康养小区、休闲康养小村等,建设康养型全域旅游示范区。五是创作大同文化艺术作品与文化活动。大同是地方文化艺术非常丰富的区域,创作带有大同文化底蕴的文旅融合的演艺剧、历史文化歌舞剧和交响音乐史诗,让过去的大同文化同现代的文化融合起来,活跃起来,深入民众。例如,以北魏文化为主线,进行《天下大同》《北魏长歌》的创作与排演。还有古都灯会、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等,都对建设大同文化艺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近些年的发展看,大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例如,2015年,大同市接待旅游人数3 2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多,旅游总收入2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到2019年,大同接待旅游人数8 3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3%,旅游总收入762亿元,比上年增长22.7%。文化旅游产业从2015年到2019年,不但当年比上一年有明显增长,而且两年比较,年度增长的幅度在加大。2019年与2015年相比,旅游人数增加2.62倍,旅游总收入2.71倍。这说明大同文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将文旅产业作为经济产业来经营的势头已经形成,且效益也比较显著。

  文旅产业的发展,加上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大同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同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比例从2006年的5.7∶52.5∶41.8转化为5.4∶37.2∶57.4,第三产业的比例上升到57.4,第二产业下降到37.2,第一产业变动不大。(见表2)

  大同第三产业的比例,由41.8%增长到57.4%,其中就有文旅产业多年的发展积累。人均GDP由12 969元增长到38 122元,其中也有文旅产业的贡献。大同发展文旅产业得天独厚,将来需要继续增加投入,加速发展,力求将文旅产业发展成大同市的支柱产业。

  什么样的人在主导和驱动未来的大同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谁来继续升级大同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长远看,就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大同的年轻人将接受和形成新的理念、规则和机制,驱动大同继续转型,继续发展。

  就统计资料看,大同2019年总人口为346.3万人,16—59岁的人约占 64%,有221.63万人;60岁以上的人约占 18.1%,约有62.68万人;在大同市接受普通教育的18岁以下的有 45.85万人,占13%。各类受教育的年轻人就是大同文化的接受者和推动者。

  含学前教育,大同市受教育的在校生的人数2020年有46万多人(见表3),加上现在从业的35岁以下的年轻人和每年从外地吸引来的年轻人,大约有150万人左右,约占大同总人口的40%多。这个数量就是大同文化、大同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承继的力量和驱动的力量。大同的转型发展将继续推动,其驱动力就是大同文化。大同文化的承继和发展,大同经济的发展,希望寄托于年轻一代身上。

  资料来源:张国有,文化底蕴上的城市经济转型——以山西大同市为例进行分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44(04)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山西河曲县召开2022年度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活动评估工作会

下一篇:山西:体制改革激扬文化 百姓看好戏 经济添动力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整形医院咨询 365整形网 五官整容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