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座伟大城市百年里的瞬间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美国作家 Pearl Buck 的这句线 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Shanghai, A History in Photographs 1842-Today)的阅读指南。无论是对于城市、时代、人,或是摄影,历史的存在是为了帮助人认清现实。
该书由刘香成和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编著,用图片讲述了上海168年的历史。
1936年10月8日,基督教青年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上,鲁迅(左一)会见新兴木刻运动的发起人,中国年轻的木刻画家。30年代初,他给予这一运动极大的支持。11天后,鲁迅溘然长逝。1936
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女性得到了更多的教育机会。这些受过教育的女性成为正在形成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充满活力的一部分,在2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20年代
1842年,摄影术宣布被发明的3年之后,相机作为一个舶来品被带入上海,它见证了中国近代至今近两百年的屈辱和振兴。时间是串联这些照片的主要线索,时间也见证了上海的重要变化,外敌入侵、城市半殖民半封建状态、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自然灾害、改革开放、飞速发展……各种力量在历史里交汇,形成了历史丰富动态的面貌。
为了继续建设新中国,号召演员和作家“深入工农兵生活”,宣传社会主义。图为著名影星赵丹(右二)等演员在上海造船厂为工人表演节目。1960
细看照片的选择,其中有珍贵的历史档案照片,有重要的私人收藏以及许多杰出的摄影师的作品。摄影师包括专业从事报道的记者,他们有的敏锐地感受到时代的脉搏,有意识地留下了一些照片;也有的并非抱着记录的目的,而仅仅出于对摄影的兴趣,去拍下身边的见闻。
这些来源不同的照片有着各自的表述逻辑,所以,考虑到书的整体,照片的选择和编排也至关重要,这形成了一种讲述方式。通过书中照片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编著者,刘香成和凯伦·史密斯在一个设定的前提下考量了照片的编辑。多年的国际视野、观看训练以及在中国的阅历,使得两人兼顾了图像的本土特征的前提下,突出历史维度下的特殊性。照片的选择就如上海这座城市被描述的那样——国际化、开放和多元。
君悦酒店中心令人目眩的万花筒景象。酒店共33层,位于金茂大厦的53层到87层,从这里向下望去的景象比从外部观赏整座大楼还要宏伟壮观。2009
在时代的脚步中,我们得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有历史书上的大事件,也有平日里的柴米油盐。有名人名媛,也有普通老百姓。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从杭州到上海的火车上,他扮演成一名乘务员,搭着一条毛巾、拎着青岛啤酒送给随行的记者。他的来访是为了庆祝《上海公报》签署10周年。画面最左侧为时任外交部新闻司主管美国记者的李肇星。1982
照片和历史的关系是书中另一个值得寻味的点。事实上,我可以认为编者对历史的认知是塑造这本书的重要线索,但有的照片仍有些出乎意料。
在空中跳伞的人,美轮美奂的轿车,书里的一些照片分明是历史,却又带来陌生的体验,当然,这种感觉取决于每个观众。这便带来了一个问题:究竟是依照认识的历史挑选照片,还是照片选择塑造了历史?
在此,我相信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大多数人都知道,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历史有其必然性,也是事故、失误、意外和荒谬的交集,而图片的逻辑也代表了个体和集体的记忆。它们之间细细的纠缠,最终构成了我们对现在、对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理解。也正是我们回看历史的魅力所在。
原标题:《SCôP Conversation 上海,一座伟大城市百年里的瞬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