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历史在这儿急转弯 ——追记上海开埠的台前幕后(上)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岁从军当兵,中英爆发战争的时候,他驻扎在印度孟加拉国湾畔的马德拉斯炮兵队,职衔是上尉参谋;他奉调参加了中英战争,因战功卓著被英国驻华全权公使璞鼎查慧眼相中,从而被他推荐为英国驻上海乎任领事。军旅生涯年,现在出任外交官,这是巴富尔做梦都没有想到的美事,他决心大干一番,为大英帝国建功立业。
巴富尔从广州启程,搭载“雌狐号”(Vixen)轮船北上,在舟山转乘“麦都萨”号舰船向上海进发。1843年11月8日晚上,“麦都萨”(Medusa)号停泊在上海十六铺码头,巴富尔领事和他的助手们抵达上海。也有另外一种说法,1843年11月9日,巴富尔抵达吴淞,再换乘轮船到上海县城,此说备考。
第二天11月9日,巴富尔带着翻译麦华陀、军医海尔(DR Hale)和职员斯特拉钦(A.f. Strachan)3人,前往上海道台衙门拜访上海道台宫慕久。解释一下,上海道为清朝略高于上海县、松江府,低于江苏省的行政区划,其正式名称是“分巡苏松太常等地兵备道”,上海道台是位高权重的正四品官员。
当晚,宫慕久在海关宴请巴富尔一行;第二天11月10日,宫慕久登上了“麦都萨”号,进行礼节性回访。
和巴富尔来自军界不同,宫慕久是举人出身,从小接受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等儒学教育。他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考取己卯科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出任云南知县,政绩卓著。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考虑到英国人进驻上海,上海道的官位显得特别重要,江苏巡抚孙宝善保举宫慕久,称赞他性格自然质朴,本性廉洁公正,在处理对外事务中绝对不会损公肥私,是难得的一位忠诚可靠人才。于是,1843年5月,宫慕久由云南一个小县县官被擢升为被四品官职,1843年5月出任上海道。
巴富尔领事以他军人的风格直奔主题,他称,根据两国签署的条约,上海已被辟为通商口岸,现在要和道台大人商讨上海具体开埠的时间和英国领事馆的场地问题。
“我初来贵地,今后要和大人会常来常往,如果不嫌麻烦地话,我们要建立领事馆,请大人帮忙在城内物色一处办公地方。”巴富尔直率地直奔第二个主题。
宫慕久感到难题来了,洋人进城,华洋杂居,迟早要出事的;出了事朝廷怪罪,谁也担当不起,不能让英国人进城。
“上海县城人口众多,城内拥挤不堪,没有多余的地方可供建立领馆,是否请领事先生屈尊到城外找房?”宫慕久彬彬有礼地说,“我愿意代劳在城外替领事寻觅办公地方。”
巴富尔领事看着宫慕久温文尔雅,听他说得有理有据,言之有理,不由得点头认可。上海县城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居住着20多万人口,人口密度确实很高啊。
翻译官麦华陀马上告诉巴富尔,中国官员是在推辞。我们不能让步,上步就上当了。麦华陀的父亲麦都思是最早到达上海的英国传教士之一,麦华陀跟随父亲来华,1841年出任英国驻华全权公使义律的助手,1843年调任英国驻上海领事馆担任翻译官。他对中国很了解,人称“中国通”。
巴富尔领事一听翻译这么说,脸色难看了,立即强硬表示:他就要在县城办公;如果城内找不到合适住房,宁愿在城里庙宇的庭院搭建帐篷办公并居住。
双方谈不拢,巴富尔领事起身告辞,分手时弦外有音地说,“我就不相信,在上海县城找一处空房,会比打吴淞炮台更难。”
再说巴富尔领事和属下离开衙门走在街上,边走边看房子。突然,一位穿着考究的中国绅士迎上来,他向巴富尔领事和麦华陀翻译鞠躬,自我介绍说姓姚,广东人,在上海经商,有52间房间可以出租。姚氏计谋好,向英国人出租房子赚一笔,最好承揽英国在上海的对华贸易。
巴富尔领事和麦华陀翻译等人跟随他来到西姚家弄,果然看见52间房子。巴富尔领事喜出望外,双方以每年400两的租金成交,并且签订了租房协议。
“这所房子位于上海县城一条大街上,房间甚多,设备华丽,很适合我们的要求,因此我们立即决定租下来。”麦华佗翻译事后回忆道。
当晚,巴富尔领事给顶头上司璞鼎查写信说:“我已在上海城内租到一所房屋,地段适中,每年租金400元,如果来得及做好设立领事馆的准备,我打算明天就搬进去。”
巴富尔领事把找到房子的事通报上海道台宫慕久,这位上海道台无可奈何,只得呈文奏报上级部门,最终获得了批准。3个月后,1844年2月,英国领事馆搬家,巴富尔领事在上海县城新衙前街,也就是现在的学院路旁,新租顾氏住宅敦春堂作为领事馆和住宅。
1843年11月14日(道光二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上海道台贴出官府布告,宣告上海即将开埠。
同一天,巴富尔领事向所有在沪的英国人发出告示:上海于1843年11月17日正式开埠通商。届时,中英之间签署的所有条约的相关条款,均同时生效。他还宣布,从吴淞江(现在苏州河)口到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境地内的黄浦江面为洋船停泊区。英国领事馆业已设立,地点位于东门和北门之间的城墙附近姚氏家宅。
宫慕久感到意外,英国领事巴富尔居然擅自宣布从吴淞江口到洋泾浜为洋船停泊区域,这可是不凤有商量过啊。
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上海道台宫慕久宣布在洋泾浜江海关以北设立“西洋商船盘验所”,正式办理外国商船入关经商事宜,负责向西洋商船征收进口货税银,受理对外交涉事件。
巴富尔领事果然是军人雷厉风行风格,登陆上海仅仅几天,就搞定了在上海开埠和建立领事馆的大事。
上海开埠了,以英国为主的外国人,带着外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进入上海,他们和上海本土的制度和人物常常发生碰撞,产生了不少纠纷。
1844年2月,一艘英国商船载着鸦片驶进上海吴淞口,中国水上警备部队追上去将它扣留,这事让上海道台宫慕久感到十分为难。他左思右想,最后以政府的名义修书一封,直递英国领事巴富尔:要求按贵国法律对贵国运输毒品的商船作出处理。
这下轮到巴富尔领事难办了。按大英律法,贩运毒品属于不赦之罪,可是能够按英律处理英国人吗?如果不处理又显得英国人不讲公正。怎么办?这个上海道台宫慕久绵里藏针好厉害!巴富尔领事想了半天,灵机一动,马上报告英国驻华全权公使璞鼎查,请示如何处理。
璞鼎查全权公使明确告诉巴富尔领事:告诉中国人,不许干涉任何英国鸦片运输船只,鸦片贸易完全合法。
巴富尔领事把璞鼎查全权公使的话转告上海道台,宫慕久沉默了,事情也就平息了。
1844年8月的一天,巴富尔领事获得消息:一个姚姓中国基督教徒被上海地方官员抓捕。紧接着,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前来领事馆,要求领馆出面帮忙解救。他称英国军队进攻吴淞口时,麦华陀担任翻译,姚氏是麦华陀的助手。麦华陀翻译对巴富尔领事说,领事馆应该出面管一管这个案子。
巴富尔领事觉得有理,他在下午8点派麦华陀翻译前往上海道台衙门,宣称姚某必须在1个小时内获释,否则英国领事将登上一艘英国船离开上海;由此造成的外交后果,上海道台必须负全责。
上海道台宫慕久很不高兴,英国人干涉中国内政。想一想不放人更麻烦,但满心不情愿,于是拖延到第二天早上6点钟才放人。
巴富尔领事很生气,拖了这么久才放人,这不是存心给他颜色看吗?他告诉宫慕久,中国官府必须为此事书面道歉。
下午3点,没有得到书面道歉。麦都思传教士奉命再一次造访上海道台,要求马上书面道歉。
上海道台宫慕久没有动静,巴富尔连连派人去催,还是没有回复。直到晚上9点,上海道台宫慕久送来一封叙述事件发生经过的信件,但没有表示道歉。
黎明时分,英国领事巴富尔通知上海道台,英国维克森号( Vixen)船将无需允准通过海关,在中午驶往舟山,该船在那里将会得到英国军队的帮助。他本人已经收起英国国旗,在中午12点乘坐维克森号前往舟山。
事情搞大了,牵涉到运用军队了,上海道台宫慕久赶紧回复,他将于下午1点前来拜访。
中午前,上海道台宫慕久赶来了,为了证明诚意,他呈上尚未写完的道歉信。巴富尔领事不好再说什么,这才同意再次升起国旗。
丛书分册有《老上海名人故居》《老上海财富故事》《老上海侨民生活》《老上海摩登女性》《老上海迷人风情》(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3.《大德必得其寿:书画家李成勋丰年传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年3月第1版)
建有自媒体《上海故事周末茶座》公众号,在今日头条平台同名同步发布,并被平台认证为优质文化领域创造者
采访过众多的海内外各界精英人物,采访文章以及和散文随感作品,刊登于《联合时报》《上海商报》《新民晚报》《解放日报》《萌芽》《沪港经济》《上海滩》《档案春秋》《国际市场》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