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海之扇”来自西藏日喀则的他们感受传统文化清风徐来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参观“镇馆之宝”了解梨园百态,制作戏曲娃娃装扮“穆桂英”,游走在“上海之扇”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清风徐来……昨天,上海宛平剧院的社会大美育品牌“大宛集”迎来了一群来自西藏日喀则的客人。西藏进修班的学生们身着藏族传统服饰来到剧院,参加了“行走的剧院”“国潮手作”等活动,感受传统艺术之美的同时,也为“上海之扇”添上一抹斑斓色彩。
明玛吉巴是第一次来到上海走入剧院,从没在剧场看过戏曲演出的她,刚步入这如折扇般的建筑前,就被那些精美的戏曲娃娃所吸引。她说:“我对戏曲人物了解不多,但是我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的爱情传奇很感人。”桑杰仁增曾在电视上看过戏曲,但这么近距离接触是第一次,他对一楼那幅6米画作印象深刻:“画上有很多的戏曲人物,每个人物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作为一个戏曲剧院,宛平的建筑风格结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这给学生们留下了很深印象:“这栋建筑既有传统的美,也很现代,它将过去与当下结合得很好,尤其是旋转楼梯,不论是从下往上看,还是从上往下看,都像是戏曲演员甩出来的水袖,就像流水一样。”在欣赏了画作上的诸多戏曲人物后,桑杰仁增也提到:“其实我们西藏也有藏戏,也很美。”
当日,学生们从贯穿剧院4层的网红旋转楼梯拾级而上,他们在楼梯前留影,并在专业讲解人员的解说下,欣赏了戏服橱窗展示柜。此外,大家还走进剧院大剧场、小剧场,通过了解座椅排布、灯杆幕布的作用,解码舞台空间。最后,学生们在三楼国潮手作区域亲手为戏曲娃娃穿上戏服,在为手中“穆桂英”“杨宗保”亲手装扮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戏曲知识。
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宛平剧院将进一步打开剧院空间,开放户外扇形广场,融入快闪、路演、房车、集市打造文化主题市集。同时,结合场馆内“大宛集”国潮手作、戏宛宛的百宝箱、电影热片、文创、咖啡等艺术美育内容,将一半烟火气一半诗意融合,让更多市民有机会品味传统文化,享受文化假期。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