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行走延津大地品读一粒小麦的“前世今生”

2023-04-28 12:08分类: 河南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延津,是小麦的故乡之一,这得益于延津独厚的水、土环境,也在于延津人生生不息的平凡坚守。

  4月26日,“高质量发展看河南: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农业芯’——中原农谷”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中原农谷,近距离探访中原农谷的“芯”力量。当天下午,凤凰网河南跟随采风团一行走进延津县小麦文化馆,解码延津麦香的“天地人和”,品读一粒小麦的“前世今生”。

  小麦主导着人们的饮食结构,跻身全球三大粮食作物榜单。4000年前,小麦由西亚“走”进中国,自此,中国便开启了长达千年的小麦驯化和育种之旅,同时,中国小麦育种也在世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汉代以后,小麦由北向南普及种植,中原大地也随之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农耕文明”。位于河南省博爱县的西金城遗址、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都曾出土碳化小麦。在二里头时期,小麦就传入中原核心地带。

  延津与小麦的故事,可追溯到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之火烧乌巢,其中的乌巢故址就是延津县僧固乡东史固村。到了近代,延津出现在大众视野要从冯小刚导演拍摄的电影《一九四二》说起,著名延津籍作家刘震云所创作的纪实文学《温故一九四二》讲述了一个关于饥饿的故事,是延津当时历史的写照。

  如今,我国小麦品种全部实现国产自育,种植面积位居世界前三,小麦总产量稳坐世界头把交椅。河南省作为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全省小麦种植面积达8600万亩,总产量超过3740万吨,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

  延津自1998年开始引进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到2020年间,延津县出台有关鼓励、支持小麦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达百余件。当下,延津有3.1万亩有机小麦酿入国酒茅台,延津县更是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国家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唯一。

  延津小麦前后经历了四次品种变革,享誉全国,走向世界,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麦”。

  延津小麦品质优良且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经过规模化、区域化的种植,种性纯正、品质稳定,达到国家优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能够加工成具有优良品质的专用食品。

  通过“小麦日记”种植管理方法,小麦管理的“延津模式”助推延津小麦享誉全球。

  延津的麦浪飘香还得益于其种质的优异。延津不光是粮食大县,还是种子大县。豫麦18、新麦9号、高优503、豫麦34、郑麦366……在延津县小麦文化馆的现代展厅,由1080个亚克力柱封存小麦粒,7个亚克力灯箱,展示了14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麦品种。

  延津县地处中国小麦黄金生产带,地势平坦,无霜期长,光热充足,降水适中,加之独特的“蒙金土壤”,具备优质小麦生长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目前,延津县拥有优质麦种子基地25万亩,产量达2.5亿斤,种子销售辐射整个黄淮冬麦区,供种覆盖面积近1000万亩。

  一粒小麦从种植到收储再变成产品,延津县始终诠释着“用最好的小麦粉,做世界最香的面包”的庄严使命。当阵阵麦香透过厨房传出家门、传向世界,“麦香”便成为延津以及延津人民面向世界引以为傲的庄严承诺。

  近年来,延津县围绕延津“中国第一麦”的品牌效应,全面提升了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推进了食品产业从“国人厨房”向“世界餐桌”的跨越,打造了中原经济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中国绿色“麦都”。

  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目标,延津县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通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好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中原农谷”决策部署,耗资9.015亿元全力打造延津县30.0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项目,涉及塔铺街道、潭龙街道、石婆固镇等8个乡镇(街道)。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有机衔接,绘就了延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美好画卷。

  几千年来,延津人民与天地相争相和,治理延津土、用好延津水,不仅努力守住自己的“饭碗”,还让中国记住了延津麦香,让世界品尝到延津滋味。六个“全国第一”、三个“全国唯一”铸就了延津“中国第一麦”金字招牌。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河南人舌尖上的记忆往往都在一碗老烩面里

下一篇:河南省公布第一批15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