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千年古县”易县非遗普查新添88个项目

2023-06-05 23:40分类: 河北风俗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1月8日晚上,央视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的《见证》栏目推出深度专访《砚归来》,讲述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易水砚制作的当代传承和当地群众依靠砚雕脱贫致富的故事。

  2022年年底,“千年古县”保定易县向社会公布了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涉及传统音乐、舞蹈等共88项。据了解,此次非遗调查中,易县文旅局邀请京津冀学者非遗联合考察团队,对当地的文化遗存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田野调查。他们在著名的洪崖山下始建于东汉的马头村,就挖掘出民间传说、高跷会、民间祈福仪式3项。

  “易县是千年古县,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近20年被列入各级非遗保护名录的共54项。这次88项一次性得到发掘整理,放眼河北,这在县域非遗保护上都可圈可点。”日前,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齐易对记者说。

  记者从此次公布的非遗名录中看到,88个项目涉及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技艺、体育游艺与杂技、医药、民俗和民间文学。具体有墨斗店村十番会、太平庄村龙灯会、娄亭村古建壁画、北口子村剪纸、安各庄村酥骨焖鱼制作、河西村葵花籽炒制、东白涧村锔瓷、小儿推拿术、东于坻村传统镶牙等。易县辖28个乡镇(处),这些项目分布在流井乡、桥头乡,良岗镇、塘湖镇、安格庄乡等21个乡镇(处),涵盖了易县的大部分区域。

  此次公布的88项非遗项目,其中有两个村各有3项。学者们经过认真走访深入挖掘,在洪崖山下流井乡的马头村发现了民间传说、高跷会、民间祈福仪式,在塘湖镇只有500户的小山村洪城村发现了吵子音乐会、花会、河北梆子。“易县的民俗类非遗项目很多,灯会、佛事会、庙会、祈福仪式、丧葬仪式等民俗类非遗一共访查到了20多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省级非遗项目‘后山文化’,马头村新增的民间传说和民间祈福仪式均属于这种文化范畴。”齐易告诉记者。

  据了解,2005年,易县被联合国首批命名为“千年古县”。目前,该县有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1处。有清西陵、狼牙山、易水湖、太行水镇等景区,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2年12月29日,燕下都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易县总面积为2534平方公里,是保定市面积最大的县,山脉、河流、丘陵、平原地形地貌丰富各异,文化遗存丰富。在这一批非遗名录公布之前,易县原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3项(摆字龙灯、东韩村拾幡古乐、易水砚制作技艺)、省级4项(易县绞胎陶瓷制作技艺、燕子古乐、后山文化、易县清宫传统刺绣)、市级42项、县级5项,共计54项。

  易县文旅局局长黄志良说:“142个非遗项目分布在易水河与狼牙山之间,它们就是这块土地的‘魂’,让古老乡村文明承担起乡村振兴的现代使命,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好非遗文化,让它们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位于燕下都遗址的易县北胡解村,从清朝末年兴起了传统地方戏“上四调”,随后村里年年要搭台唱大戏,周围村子的百姓都会争抢着来看《火焰山》《无底洞》等剧目。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断以后,再无当年盛景,成为村民的憾事。而与“上四调”同宗同脉的涿州市“横岐调”却命运迥异,目前已经成为省级非遗,得到了传承和保护。

  “乡村振兴要有文化保障,保留代表性乡村公共记忆景观,涵养乡村人文精神,加强村民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文化认同,首先要把底码搞清楚。”易县文旅局局长黄志良告诉记者。大量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隐匿在乡间自生自灭,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许多生命力脆弱的传统文化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易县文旅局决定对县域非遗蕴藏情况进行一次彻底普查。2022年5月,他们邀请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齐易和京津冀学者非遗联合考察团队承担此项重任,通过实地走访、座谈和调查,共普查了225个非遗项目(217项活态存在,8项待恢复),最后,经过各方论证,88项被确定为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齐易介绍,为了做好这次普查工作,易县文旅局调动了公共服务股、党办室、图书馆等多部门的精兵强将全力配合。易县文化馆馆长隗兵兵和工作人员张帆一起,查阅县志的记载、往年花会调演补助发放底册、民间戏曲和民间乐社摸底记录等原始材料,从中查找线索。副局长段桂春带领武志华、董学堃、王淑惠等给予了大力支持。出于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董学堃曾多次利用周六、日陪同调查学者们到马头、匡山、金家庄、东豹泉等许多村落实地走访。

  齐易表示,通过这次普查发现,在社会现代化大潮席卷之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年轻人多在外打工奔波,没有过去农忙、农闲的分别。在这种改变之下,诞生于昔日农耕文化背景下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继无人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次全面普查,为下一步易县非遗保护工作更好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易县县委、县政府立足于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让游客与群众在这里共享青山绿水与乡愁。2015年,易县在全省率先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2016年,成为首届河北省旅发大会承办地之一;2019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见人见物见生活,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能够起到1+1>

  2的效果,非遗文化保护要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易县文旅局局长黄志良说。

  易县文旅局积极推进非遗加扶贫,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全部融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他们依托易水砚、清宫刺绣、绞胎陶、铜雕、京绣唐卡、古建彩画、清西陵满族结绳技艺等项目,联合县扶贫办,设立易水砚扶贫就业工坊、清宫刺绣工坊、刺绣唐卡工坊、诚瑞轩绳结就业扶贫工坊等九家扶贫工坊。目前,当地非遗项目无论是传承保护还是发展,国家级非遗易水砚制作都首屈一指。制砚行业成为易县的富民产业,尉都乡三个村成为砚台产业专业村,安置2000多名下岗工人。

  据易水砚非遗文化体验馆馆长邹天然介绍,2021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建成“易水砚传统技艺研习所”暨“易水非遗体验馆”。易水砚传习所是集易水砚非遗雕刻技艺培训、研学体验、研发生产、展览展销、住宿餐饮等于一体的易水砚非遗文化传承馆。他们还建设了易水砚研学基地,组织中小学生研学活动30场,并开展了多次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传统非遗技艺的魅力。精妙绝伦的易水砚制作技艺,吸引了来自美、法、日等国外宾与国际学校的孩子,他们亲身体验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水砚传统雕刻技艺。

  据了解,对于此次新增的88项县级非遗,相关专家向当地提出了保护建议。易县文旅局将与专家学者们从中筛选一批具有独特地域性的项目,向上级申报更高层级的非遗保护。易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静强调:“非遗项目是过往文明的鲜活载体,维系着历史记忆,寄托着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的乡愁。充分利用非遗项目,培育文明乡风,利用文化产业资源富民,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易县今后努力的方向。”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三座城市的人文历史:大连、青岛、烟台的文化名胜古迹介绍

下一篇:河北省下辖的11座城市一览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整形医院咨询 365整形网 五官整容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