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访谈】北京饮食文化:食过返寻味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在《圆桌派 第四季》的一期“菜市:食过返寻味”节目中,嘉宾陈晓卿说道:“了解一个城市最近距离的方法,就是看它的菜市场。”
浓浓烟火味,食过返寻味,就是这样藏在菜市场深处的餐厅、小吃,让他对一个城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感受到了一个城市的独特文化印记。
北京作为首都,已有800年的历史,从辽的南京、金的中都,元的大都、明清的北京,一直到今天成为政治文化中心。在受到北方少数民族,整个黄河以北的饮食文化等各方面历史因素影响下,形成了如今的北京饮食文化。其中,作为北京最具代表性的美食,“火锅”当仁不让。
火锅的烹饪形式基本以涮锅为主,而最原始的涮火锅的场景,可追溯到辽代墓室出土的壁画中,画中三人席地围坐在火锅旁,中间一人挑拨着火锅,旁边一只三足容器内盛着满满的待用食材,桌上还有盛放佐料的簋,两只酒杯,方桌的右侧还有酒瓶……一千多年前契丹人涮火锅的场景栩栩如生。而纵观当今的火锅,包括炊具的使用,底座、烟道、甚至出灰的门与辽代的火锅竟然没有丝毫的差别。可见,火锅饮食早在1000多年前已经出现,经过历代的延续,传承至今。
那么,北部、西北部民族的变迁对北京的饮食又有哪些影响?组成北京饮食文化的宫廷饮食文化、士大夫饮食文化、平民饮食文化,可否单一性地代表北京饮食文化?近期,海图北馆携手中华文促会美食委员会发起“丝绸之路美食文化项目”,走读丝绸之路,探寻美食文化。本期海北访谈,让我们继续跟随原北京燕山出版社编审、总编辑赵珩老师,与他畅谈丝路历史,探访北京饮食文化。
赵珩,生于1948年,北京人。原北京燕山出版社编审、总编辑。著有《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老饕漫笔》《旧时风物》等。
奇珍美味汇聚在这里,人们开始探寻最纯正、最地道的美食,追寻更具地方特色与传统经典的美食。北京饮食也恰似在人们不断追寻与探索中,形成了北京特有的风格,并且影响着北方各省的饮食文化。
如今,美食不再是单一性的代表,在不断变化中,更是融入更多新的元素:高科技、快餐文化等,在几经波折后,北京饮食文化更恰似一个综合体,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和文化记忆,也承载着更多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