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扎实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2023-04-13 19:09分类: 北京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摘要】北京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和近八百七十年建都史,形成了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多元并存格局。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地位,既有一个历史生成过程,也是一个逐渐被明确的过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北京应立足首都深厚的文化积淀,牢记习总书记殷切期望,进一步增强发展机遇意识、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完善顶层设计,细化配套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强化效果评估,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行稳致远。

  北京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运盛。这座伟大的城市,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和近八百七十年建都史,积淀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了“五四”运动以来的文化精髓,凝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富集了各类文化人才文化资源文化市场,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多元并存、互相辉映的文化格局。进入“十四五”时期,北京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对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未来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出台有关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和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此举对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行稳致远意义非凡。

  “全国文化中心”概念,在当下是专属于首都北京的称谓。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历了一个历史生成过程。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北京由此拉开了作为国都的历史序幕。元王朝建立后,忽必烈于中都东北建大都,城市规模扩大,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国际商贸之都。明初以南京为国都,明成祖对北京进行重新规划,于1420年完成建设并迁都北京,后世北京的城市格局由此奠定。

  北京的文化中心地位的形成,首先应归因于明清时期的选官、任官制度及与之相伴的科举制度。明清科举选官的最后环节是殿试,殿试自然要在国都举行,北京自然就成了全国文人的“集结地”。考中的士子直接出任地方官员的可能性不大,通常要在翰林院、国子监等政府文化部门任职或成为言官。这些读书人因很少有大量的工作而成为真正的“有闲”者,于是,雅集、聚会、讲学便成为他们乐此不疲的精神寄托和自然而然的生存状态。正是这种学而优则仕的选官、任官传统,吸引大量追逐仕途的文人潮水般聚集首都,北京的文化气息因此得以日渐浓郁。

  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地位的形成也深受朝廷多次主持的大型图书编纂行为的深刻影响。明代,朱棣安排编纂了《永乐大典》;清代,康熙主持了《康熙字典》的编纂,同时还有皇子胤祉主持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后来乾隆更是组织了巨型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和修订。作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的图书编纂任务,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费时久长,需要庞大的饱学之士群体经年累月去完成,北京由此网罗、汇集了相当数量的文人,进一步奠定了北京成为文化中心的基础,对读书人群体也产生了魔幻般的“吸引力”。

  进入民国时期,北京吸引文人的能力进一步彰显。例如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期间,提出了“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文化大师和学界泰斗纷至沓来齐聚北大,最终使得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在北大出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和早期传播提供了土壤,北大因此成为中国诞生的策源地。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日益彰显出强大的吸引力,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日益富集,最终演化成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些资源禀赋,反过来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地位。

  正是选官任官制度和典籍编纂活动等因素,使得文化人向往、汇聚首都成为一种自然且必然的文化现象,作为首都的北京成为全国文化中心便是顺理成章之事。当下,我们应当加强对首都北京演化成全国文化中心的漫长进程进行系统深入的梳理和总结,把握文化中心发展的历史规律,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奋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高度重视首都文化建设与发展。随着北京在全国的文化地位日益凸显,对这种地位的重新认识便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习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亲自擘画;党中央审时度势、正确决策;北京市积极作为、主动谋划;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地位经中央全会审议并正式确定下来,首都北京的文化建设从此迈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积极有为的崭新阶段。

  早在2010年8月下旬,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同志就到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金融街和北京商务中心区,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把北京打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习同志站在“首都”角度,深入思考首都北京如何弘扬自身优势,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篇大文章,已经敏锐地关注到首都北京在文化层面的城市功能定位。

  2011年10月中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个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出“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正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的出台,把首都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放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予以表述,同时也将首都北京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征程中的使命任务明确下来。

  2014年2月,习总书记到北京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习北京考察工作:在建设首善之区上不断取得新成绩》,《人民日报》2014年2月27日,第1版。】习总书记秉持从“首都”角度审视北京这座城市发展的鲜明立场,关注的焦点是城市功能定位问题。习总书记强调,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北京具有地位高、体量大、实力强、变化快、素质好等主要特点和显著优势,同时不断发展的北京又面临令人揪心的很多问题。习总书记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明确提出五点要求,特别强调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北京的“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定位在习总书记的亲自关心下,至此得以明晰和强化。此后,习总书记就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高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习总书记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持续多年对首都功能定位、首都发展建设的深入思考,特别是对首都文化建设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明晰、强化首都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定位,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北京市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谱写北京篇章。2011年北京市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制定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2016年北京市发布首个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五年规划即《“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近年来,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部署和文化建设自身的形势与任务均发生巨大变化,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形成广泛共识,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高涨,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引擎和增长极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引领作用的任务更加艰巨,首都文化在面临挑战的同时,迎来难得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按照习总书记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从治理“大城市病”入手,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认真回答了习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时代命题。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需要我们既立足现实,又着眼长远,按照中央对首都文化建设的安排部署,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起来,与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与增进人民群众文化福祉结合起来,认真总结“十三五”发展经验,积极谋划“十四五”乃至更长历史阶段,完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工作机制,积极扎实稳步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繁荣兴盛新时代首都文化。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北京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四个中心”建设,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之际,适时印发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下称《意见》)【《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北京日报》2020年4月10日,第4版。】和《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下称《规划》)【《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正式发布北京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北京日报》2020年4月10日,第4版。】两个重要指导性文件,对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出顶层设计。《意见》和《规划》以姊妹篇方式,把党中央和习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首都文化发展的新指示新要求,把北京市对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总体谋划、实践成果、规律性认识予以系统表述;明确提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要按照“四个文化”即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的基本格局,“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在2035年实现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文化消费贡献度显著提升、代表国家文化走出去的龙头地位更加巩固等多个目标。在具体实施中,老城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北京将落实好“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通过中轴线申遗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深化拓展历史文化保护内涵,完善历史文化保护要素,恢复老城特有风貌。

  北京作为首都,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的策源地、哲学社会科学前沿思想的发端地、各种观点思潮激荡的交汇地。北京市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科学谋划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不仅要把握历史延续性,也要注重时代开创性,既要立足当前工作,又要着眼长远趋势。当前要抓住建党百年的重要契机,深入挖掘、系统整理、精彩呈现首都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好香山革命纪念地、北大红楼等一批红色文化遗产,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各项具体举措紧密结合,进一步丰富完善全国文化中心的顶层设计,下大气力加强首都北京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首都市民在文化建设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关乎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关乎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关乎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大课题,是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国之大者”,需要我们下苦功夫、硬功夫、真功夫切实抓紧、抓实、抓好。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需要立足首都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统筹好北京和全国、国内与国际各方力量、各种资源,以坚定的意志、恢弘的视野、切实的举措,凝神聚力、蹄疾步稳、久久为功,谨防徘徊观望、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如此定能行稳致远。相信首都北京一定能向习总书记、向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交一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优秀答卷。

  作者简介:刘生全,博士,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校副校长,北外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

  [1]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

  [3]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

  [4]文件起草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习.《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6]习.《论中国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摘要】北京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和近八百七十年建都史,形成了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多元并存格局。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地位,既有一个历史生成过程,也是一个逐渐被明确的过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北京应立足首都深厚的文化积淀,牢记习总书记殷切期望,进一步增强发展机遇意识、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完善顶层设计,细化配套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强化效果评估,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行稳致远。

  北京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运盛。这座伟大的城市,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和近八百七十年建都史,积淀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了“五四”运动以来的文化精髓,凝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富集了各类文化人才文化资源文化市场,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多元并存、互相辉映的文化格局。进入“十四五”时期,北京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对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未来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出台有关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和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此举对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行稳致远意义非凡。

  “全国文化中心”概念,在当下是专属于首都北京的称谓。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历了一个历史生成过程。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北京由此拉开了作为国都的历史序幕。元王朝建立后,忽必烈于中都东北建大都,城市规模扩大,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国际商贸之都。明初以南京为国都,明成祖对北京进行重新规划,于1420年完成建设并迁都北京,后世北京的城市格局由此奠定。

  北京的文化中心地位的形成,首先应归因于明清时期的选官、任官制度及与之相伴的科举制度。明清科举选官的最后环节是殿试,殿试自然要在国都举行,北京自然就成了全国文人的“集结地”。考中的士子直接出任地方官员的可能性不大,通常要在翰林院、国子监等政府文化部门任职或成为言官。这些读书人因很少有大量的工作而成为真正的“有闲”者,于是,雅集、聚会、讲学便成为他们乐此不疲的精神寄托和自然而然的生存状态。正是这种学而优则仕的选官、任官传统,吸引大量追逐仕途的文人潮水般聚集首都,北京的文化气息因此得以日渐浓郁。

  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地位的形成也深受朝廷多次主持的大型图书编纂行为的深刻影响。明代,朱棣安排编纂了《永乐大典》;清代,康熙主持了《康熙字典》的编纂,同时还有皇子胤祉主持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后来乾隆更是组织了巨型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和修订。作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的图书编纂任务,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费时久长,需要庞大的饱学之士群体经年累月去完成,北京由此网罗、汇集了相当数量的文人,进一步奠定了北京成为文化中心的基础,对读书人群体也产生了魔幻般的“吸引力”。

  进入民国时期,北京吸引文人的能力进一步彰显。例如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期间,提出了“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文化大师和学界泰斗纷至沓来齐聚北大,最终使得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在北大出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和早期传播提供了土壤,北大因此成为中国诞生的策源地。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日益彰显出强大的吸引力,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日益富集,最终演化成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些资源禀赋,反过来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地位。

  正是选官任官制度和典籍编纂活动等因素,使得文化人向往、汇聚首都成为一种自然且必然的文化现象,作为首都的北京成为全国文化中心便是顺理成章之事。当下,我们应当加强对首都北京演化成全国文化中心的漫长进程进行系统深入的梳理和总结,把握文化中心发展的历史规律,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奋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高度重视首都文化建设与发展。随着北京在全国的文化地位日益凸显,对这种地位的重新认识便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习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亲自擘画;党中央审时度势、正确决策;北京市积极作为、主动谋划;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地位经中央全会审议并正式确定下来,首都北京的文化建设从此迈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积极有为的崭新阶段。

  早在2010年8月下旬,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同志就到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金融街和北京商务中心区,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把北京打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习同志站在“首都”角度,深入思考首都北京如何弘扬自身优势,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篇大文章,已经敏锐地关注到首都北京在文化层面的城市功能定位。

  2011年10月中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个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出“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正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的出台,把首都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放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予以表述,同时也将首都北京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征程中的使命任务明确下来。

  2014年2月,习总书记到北京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习北京考察工作:在建设首善之区上不断取得新成绩》,《人民日报》2014年2月27日,第1版。】习总书记秉持从“首都”角度审视北京这座城市发展的鲜明立场,关注的焦点是城市功能定位问题。习总书记强调,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北京具有地位高、体量大、实力强、变化快、素质好等主要特点和显著优势,同时不断发展的北京又面临令人揪心的很多问题。习总书记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明确提出五点要求,特别强调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北京的“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定位在习总书记的亲自关心下,至此得以明晰和强化。此后,习总书记就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高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习总书记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持续多年对首都功能定位、首都发展建设的深入思考,特别是对首都文化建设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明晰、强化首都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定位,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北京市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谱写北京篇章。2011年北京市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制定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2016年北京市发布首个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五年规划即《“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近年来,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部署和文化建设自身的形势与任务均发生巨大变化,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形成广泛共识,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高涨,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引擎和增长极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引领作用的任务更加艰巨,首都文化在面临挑战的同时,迎来难得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按照习总书记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从治理“大城市病”入手,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认真回答了习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时代命题。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需要我们既立足现实,又着眼长远,按照中央对首都文化建设的安排部署,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起来,与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与增进人民群众文化福祉结合起来,认真总结“十三五”发展经验,积极谋划“十四五”乃至更长历史阶段,完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工作机制,积极扎实稳步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繁荣兴盛新时代首都文化。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北京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四个中心”建设,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之际,适时印发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下称《意见》)【《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北京日报》2020年4月10日,第4版。】和《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下称《规划》)【《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正式发布北京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北京日报》2020年4月10日,第4版。】两个重要指导性文件,对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出顶层设计。《意见》和《规划》以姊妹篇方式,把党中央和习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首都文化发展的新指示新要求,把北京市对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总体谋划、实践成果、规律性认识予以系统表述;明确提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要按照“四个文化”即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的基本格局,“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在2035年实现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文化消费贡献度显著提升、代表国家文化走出去的龙头地位更加巩固等多个目标。在具体实施中,老城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北京将落实好“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通过中轴线申遗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深化拓展历史文化保护内涵,完善历史文化保护要素,恢复老城特有风貌。

  北京作为首都,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的策源地、哲学社会科学前沿思想的发端地、各种观点思潮激荡的交汇地。北京市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科学谋划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不仅要把握历史延续性,也要注重时代开创性,既要立足当前工作,又要着眼长远趋势。当前要抓住建党百年的重要契机,深入挖掘、系统整理、精彩呈现首都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好香山革命纪念地、北大红楼等一批红色文化遗产,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各项具体举措紧密结合,进一步丰富完善全国文化中心的顶层设计,下大气力加强首都北京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首都市民在文化建设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关乎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关乎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关乎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大课题,是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国之大者”,需要我们下苦功夫、硬功夫、真功夫切实抓紧、抓实、抓好。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需要立足首都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统筹好北京和全国、国内与国际各方力量、各种资源,以坚定的意志、恢弘的视野、切实的举措,凝神聚力、蹄疾步稳、久久为功,谨防徘徊观望、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如此定能行稳致远。相信首都北京一定能向习总书记、向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交一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优秀答卷。

  作者简介:刘生全,博士,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校副校长,北外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

  [1]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

  [3]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

  [4]文件起草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习.《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6]习.《论中国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北京:建设国际著名文化中心城市

下一篇:午间要闻 北京文化惨遭ST;地方国企完成首次债务数据上报;中国4月制造业PMI为511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整形医院咨询 365整形网 五官整容整形